打撲傷損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ǎ pū shāng sǔn

2 英文參考

traumatic inju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打撲傷損爲病名[1]。見《世醫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損傷[1]。又名諸傷攧撲損傷、打僕傷損等[2]。包括刀槍、跌僕、毆打、閃壓、刺傷、擦傷及運動傷損等[2]。傷處多有疼痛、腫脹、傷筋、破損或出血骨折脫臼等情況,也包括一部分內臟損傷疾患[2]。治宜以行氣散瘀、止痛、止血、舒筋、堅骨爲主,隨證選方加七釐散參黃散復元活血湯復元通氣散壯筋養血湯正骨紫金丹[2]。如有骨折脫臼,可用手法整復;如有肌膚破損[2]。治療:傷輕者,外敷止血封口藥,包紮即可;傷重者,急救止血包紮,清創縫合,如系失血過多,應內服益氣養血之劑,必要時應輸血補液;若骨折脫臼者,進行整復治療[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