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除溼 解痙藥 中醫學 中藥學
dà sōu shān hǔ
大搜山虎爲中藥名,出自《雲南中草藥》。爲《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記載的三分三之別名[1]。
大搜山虎、山野煙、山茄子[2]
茄科植物三分三 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 Chen的根。產雲南[2]。
辛、苦,溫,有大毒[2]。
解痙,止痛,祛風除溼。治各種痛證,如胃痛,脅痛,腹痛,風溼痛,痛經,跌打腫痛[2]。
煎服:0.3~0.9g[2]。
過量可發生中毒,甚至死亡。心臟病及青光眼患者忌服[2]。
本品含樟柳鹼、東莨菪鹼、天仙子胺(莨菪鹼)、紅古豆鹼等多種生物鹼[2]。
天仙子鹼、樟柳鹼有阿托品樣作用,並能擴大瞳孔,抑制唾液分泌,鬆弛平滑肌,解除有機磷中毒。毒性比阿托品低,無蓄積作用。對中毒性休克,天仙子鹼、樟柳鹼有改善各臟器微循環障礙的作用。東莨菪鹼與樟柳鹼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適當劑量可產生麻醉。上述生物鹼能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血管阻力,樟柳鹼可用於偏頭痛或腦血管缺血性疾患、視網膜及視神經血管痙攣[3]。
根的浸膏可擴瞳、減少唾液分泌、解除平滑肌痙攣、對抗氨甲酰膽鹼對心臟的抑制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