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426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9.2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27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5g | 袋 | 0.9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28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1.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29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24g | 袋 | 3.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0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30g | 瓶 | 4.8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1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5.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2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6.3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3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48g | 瓶 | 7.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4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8.3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5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10.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6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9g | 丸 | 0.7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7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36g | 瓶 | 3.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8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40g | 瓶 | 3.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39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54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0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60g | 瓶 | 5.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1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72g | 瓶 | 6.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2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90g | 瓶 | 7.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3 | 36 | 六味地黃丸 | 蜜丸 | 120g | 瓶 | 10.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4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丸 | 5g | 袋 | 0.9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5 | 36 | 六味地黃丸 | 水丸 | 6g | 袋 | 1.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6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9.1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47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10丸 | 瓶 | 0.5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8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12丸 | 瓶 | 0.6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49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48丸 | 瓶 | 2.3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0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75丸 | 瓶 | 3.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1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80丸 | 瓶 | 3.8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2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90丸 | 瓶 | 4.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3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120丸 | 瓶 | 5.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4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180丸 | 瓶 | 8.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5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192丸 | 瓶 | 8.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6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216丸 | 瓶 | 9.8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7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240丸 | 瓶 | 10.8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8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300丸 | 瓶 | 13.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59 | 36 | 六味地黃丸 | 濃縮丸 | 360丸 | 瓶 | 1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0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8.8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61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2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30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3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5.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4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5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8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6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10.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7 | 37 | 知柏地黃丸 | 水蜜丸 | 250g | 瓶 | 33元 | 中成藥部分 | |
468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120g | 瓶 | 7.4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69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36g | 瓶 | 2.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0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54g | 瓶 | 3.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1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60g | 瓶 | 3.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2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72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3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90g | 瓶 | 5.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4 | 37 | 知柏地黃丸 | 蜜丸 | 9g | 丸 | 0.73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75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9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76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120丸 | 瓶 | 5.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7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180丸 | 瓶 | 8.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8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192丸 | 瓶 | 8.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79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216丸 | 瓶 | 9.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0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240丸 | 瓶 | 10.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1 | 37 | 知柏地黃丸 | 濃縮丸 | 360丸 | 瓶 | 15.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2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9g | 丸 | 0.88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83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36g | 瓶 | 3.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4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54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5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60g | 瓶 | 5.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6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72g | 瓶 | 6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7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90g | 瓶 | 7.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8 | 38 | 杞菊地黃丸 | 蜜丸 | 120g | 瓶 | 9.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89 | 38 | 杞菊地黃丸 | 水蜜丸 | 30g | 瓶 | 5.3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0 | 38 | 杞菊地黃丸 | 水蜜丸 | 45g | 瓶 | 7.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1 | 38 | 杞菊地黃丸 | 水蜜丸 | 48g | 瓶 | 8.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2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9.4元 | 中成藥部分 | *△ |
493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48丸 | 瓶 | 2.4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4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120丸 | 瓶 | 5.7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5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180丸 | 瓶 | 8.5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6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192丸 | 瓶 | 9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7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216丸 | 瓶 | 10.1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8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240丸 | 瓶 | 11.2元 | 中成藥部分 | |
499 | 38 | 杞菊地黃丸 | 濃縮丸 | 360丸 | 瓶 | 16.6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0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60粒 | 盒(瓶) | 9.3元 | 中成藥部分 | * |
501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18粒 | 盒(瓶) | 2.9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2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20粒 | 盒(瓶) | 3.2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3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24粒 | 盒(瓶) | 3.8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4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30粒 | 盒(瓶) | 4.7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5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36粒 | 盒(瓶) | 5.7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6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40粒 | 盒(瓶) | 6.3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7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48粒 | 盒(瓶) | 7.5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8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50粒 | 盒(瓶) | 7.8元 | 中成藥部分 | |
509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72粒 | 盒(瓶) | 11元 | 中成藥部分 | |
510 | 38 | 杞菊地黃膠囊 | 膠囊劑 | 0.3g*80粒 | 盒(瓶) | 12.2元 | 中成藥部分 | |
511 | 38 | 杞菊地黃片 | 片劑 | 48片(糖衣) | 盒(瓶) | 4元 | 中成藥部分 | *△(指用量爲一次3~4片,一日3次的品規) |
512 | 38 | 杞菊地黃片 | 片劑 | 36片(糖衣) | 盒(瓶) | 3元 | 中成藥部分 | |
513 | 38 | 杞菊地黃片 | 片劑 | 60片(糖衣) | 盒(瓶) | 5元 | 中成藥部分 | |
514 | 38 | 杞菊地黃片 | 片劑 | 100片(糖衣) | 盒(瓶) | 8.1元 | 中成藥部分 | |
515 | 38 | 杞菊地黃片 | 片劑 | 36片(薄膜衣) | 盒(瓶) | 3.3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33 | 90 | 明目地黃丸 | 蜜丸 | 9g | 丸 | 1元 | 中成藥部分 | * |
1034 | 90 | 明目地黃丸 | 蜜丸 | 54g | 瓶 | 5.3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35 | 90 | 明目地黃丸 | 蜜丸 | 60g | 瓶 | 5.8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36 | 90 | 明目地黃丸 | 蜜丸 | 90g | 瓶 | 8.4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37 | 90 | 明目地黃丸 | 蜜丸 | 120g | 瓶 | 11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38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10.7元 | 中成藥部分 | *△ |
1039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1.3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0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30g | 袋 | 5.6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1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6.7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2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7.4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3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9.7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4 | 90 | 明目地黃丸 | 水蜜丸 | 120g | 瓶 | 20.3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5 | 90 | 明目地黃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11.6元 | 中成藥部分 | *△ |
1046 | 90 | 明目地黃丸 | 濃縮丸 | 120丸 | 瓶 | 7.1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7 | 90 | 明目地黃丸 | 濃縮丸 | 192丸 | 瓶 | 11.2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8 | 90 | 明目地黃丸 | 濃縮丸 | 240丸 | 瓶 | 13.8元 | 中成藥部分 | |
1049 | 90 | 明目地黃丸 | 濃縮丸 | 360丸 | 瓶 | 20.4元 | 中成藥部分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4 概述
地黃爲玄蔘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7 地黃藥典標準
7.1 品名
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7.2 來源
本品爲玄蔘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7.3 性狀
7.3.1 鮮地黃
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7L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麪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7.3.2 生地黃
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7.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散有較多分泌細胞,含橙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
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核狀物。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含橙黃色或橙紅色油滴狀物。具緣紋孔導管和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茴香醛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4次,每次10ml,合併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用0.1%的2,2-苯基-1-苦肼基無水乙醇溶液浸板,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7.5 檢查
7.5.1 水分
生地黃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一法)。
7.5.2 總灰分
不得過8.0%(附錄ⅨK)。
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7.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65.0%。
7.7 含量測定
7.7.1 梓醇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7.7.2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1:99)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10nm。理論板數按梓醇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取梓醇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生地黃)切成約5mm的小塊,經80℃減壓於燥24小時後,磨成粗粉,取約0.8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提取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濃縮至近幹,殘渣用流動相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並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生地黃按乾燥品計算,含梓醇(C15H22010)不得少於0.20%。
7.7.5 毛蕊花糖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7.7.6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醋酸溶液(16:84)爲流動相;檢瀏波長爲334nm。理論板數按毛蕊花糖苷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7.7.7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毛蕊花糖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7.7.8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含量測定]項梓醇項下續濾液20ml,減壓回收溶劑近幹,殘渣用流動相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7.7.9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生地黃按乾燥品計算,含毛蕊花糖苷(C29H36015)不得少於0.020%。
7.8 地黃飲片
7.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悶潤,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切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7.8.2 鑑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7.8.3 檢查 、浸出物 、含量測定
同藥材。
7.8.4 性味與歸經
7.8.4.1 鮮地黃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7.8.4.2 生地黃
甘,寒。歸心、肝、腎經。
7.8.5 功能與主治
7.8.5.1 鮮地黃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7.8.5.2 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祕,陰虛發熱,骨蒸蒡熱,內熱消渴。
7.8.6 用法與用量
7.8.6.1 鮮地黃
12~30g。
7.8.6.2 生地黃
10~15g。
7.8.7 貯藏
7.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8 參考資料
- ^ [1] 崔述生,張浩主編.精編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