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

中藥材 根及根莖類 中醫學 眼科常用中藥 清熱藥 中藥學 清熱涼血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ì huáng

2 英文參考

radices rehmanniae[朗道漢英字典]

adhesive rehmannia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國家基本藥物

地黃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426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60g9.2元中成藥部分*
427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5g0.92元中成藥部分
428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6g1.1元中成藥部分
429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24g3.9元中成藥部分
430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30g4.8元中成藥部分
431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36g5.7元中成藥部分
432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40g6.3元中成藥部分
433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48g7.5元中成藥部分
434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54g8.3元中成藥部分
43536六味地黃丸水蜜丸72g10.9元中成藥部分
43636六味地黃丸蜜丸9g0.76元中成藥部分
43736六味地黃丸蜜丸36g3.1元中成藥部分
43836六味地黃丸蜜丸40g3.4元中成藥部分
43936六味地黃丸蜜丸54g4.6元中成藥部分
44036六味地黃丸蜜丸60g5.1元中成藥部分
44136六味地黃丸蜜丸72g6.1元中成藥部分
44236六味地黃丸蜜丸90g7.6元中成藥部分
44336六味地黃丸蜜丸120g10.2元中成藥部分
44436六味地黃丸水丸5g0.99元中成藥部分
44536六味地黃丸水丸6g1.2元中成藥部分
446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200丸9.1元中成藥部分*△
447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0丸0.51元中成藥部分
448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2丸0.61元中成藥部分
449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48丸2.3元中成藥部分
450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75丸3.5元中成藥部分
451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80丸3.8元中成藥部分
452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90丸4.2元中成藥部分
453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20丸5.6元中成藥部分
454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80丸8.2元中成藥部分
455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192丸8.7元中成藥部分
456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216丸9.8元中成藥部分
457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240丸10.8元中成藥部分
458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300丸13.4元中成藥部分
45936六味地黃丸濃縮丸360丸16元中成藥部分
460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60g8.8元中成藥部分*
461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6g1元中成藥部分
462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30g4.6元中成藥部分
463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36g5.5元中成藥部分
464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40g6元中成藥部分
465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54g8元中成藥部分
466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72g10.4元中成藥部分
46737知柏地黃丸水蜜丸250g33元中成藥部分
46837知柏地黃丸蜜丸120g7.4元中成藥部分*△
46937知柏地黃丸蜜丸36g2.4元中成藥部分
47037知柏地黃丸蜜丸54g3.5元中成藥部分
47137知柏地黃丸蜜丸60g3.9元中成藥部分
47237知柏地黃丸蜜丸72g4.6元中成藥部分
47337知柏地黃丸蜜丸90g5.7元中成藥部分
47437知柏地黃丸蜜丸9g0.73元中成藥部分*△
475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200丸9元中成藥部分*△
476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120丸5.5元中成藥部分
477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180丸8.1元中成藥部分
478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192丸8.7元中成藥部分
479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216丸9.7元中成藥部分
480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240丸10.7元中成藥部分
48137知柏地黃丸濃縮丸360丸15.9元中成藥部分
48238杞菊地黃丸蜜丸9g0.88元中成藥部分*
48338杞菊地黃丸蜜丸36g3.2元中成藥部分
48438杞菊地黃丸蜜丸54g4.6元中成藥部分
48538杞菊地黃丸蜜丸60g5.1元中成藥部分
48638杞菊地黃丸蜜丸72g6元中成藥部分
48738杞菊地黃丸蜜丸90g7.4元中成藥部分
48838杞菊地黃丸蜜丸120g9.7元中成藥部分
48938杞菊地黃丸水蜜丸30g5.3元中成藥部分
49038杞菊地黃丸水蜜丸45g7.9元中成藥部分
49138杞菊地黃丸水蜜丸48g8.4元中成藥部分
492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200丸9.4元中成藥部分*△
493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48丸2.4元中成藥部分
494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120丸5.7元中成藥部分
495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180丸8.5元中成藥部分
496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192丸9元中成藥部分
497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216丸10.1元中成藥部分
498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240丸11.2元中成藥部分
49938杞菊地黃丸濃縮丸360丸16.6元中成藥部分
500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60粒盒(瓶)9.3元中成藥部分*
501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18粒盒(瓶)2.9元中成藥部分
502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20粒盒(瓶)3.2元中成藥部分
503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24粒盒(瓶)3.8元中成藥部分
504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30粒盒(瓶)4.7元中成藥部分
505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36粒盒(瓶)5.7元中成藥部分
506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40粒盒(瓶)6.3元中成藥部分
507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48粒盒(瓶)7.5元中成藥部分
508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50粒盒(瓶)7.8元中成藥部分
509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72粒盒(瓶)11元中成藥部分
51038杞菊地黃膠囊膠囊劑0.3g*80粒盒(瓶)12.2元中成藥部分
51138杞菊地黃片片劑48片(糖衣)盒(瓶)4元中成藥部分*△(指用量爲一次3~4片,一日3次的品規)
51238杞菊地黃片片劑36片(糖衣)盒(瓶)3元中成藥部分
51338杞菊地黃片片劑60片(糖衣)盒(瓶)5元中成藥部分
51438杞菊地黃片片劑100片(糖衣)盒(瓶)8.1元中成藥部分
51538杞菊地黃片片劑36片(薄膜衣)盒(瓶)3.3元中成藥部分
103390明目地黃丸蜜丸9g1元中成藥部分*
103490明目地黃丸蜜丸54g5.3元中成藥部分
103590明目地黃丸蜜丸60g5.8元中成藥部分
103690明目地黃丸蜜丸90g8.4元中成藥部分
103790明目地黃丸蜜丸120g11元中成藥部分
1038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60g10.7元中成藥部分*△
1039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6g1.3元中成藥部分
1040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30g5.6元中成藥部分
1041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36g6.7元中成藥部分
1042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40g7.4元中成藥部分
1043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54g9.7元中成藥部分
104490明目地黃丸水蜜丸120g20.3元中成藥部分
104590明目地黃丸濃縮丸200丸11.6元中成藥部分*△
104690明目地黃丸濃縮丸120丸7.1元中成藥部分
104790明目地黃丸濃縮丸192丸11.2元中成藥部分
104890明目地黃丸濃縮丸240丸13.8元中成藥部分
104990明目地黃丸濃縮丸360丸20.4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地黃玄蔘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5 地黃功能主治

地黃眼科常用清熱涼血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1)用於熱在血分,迫血妄行所致眼底出血前房出血白睛溢血等眼部血證。常與蒲黃旱蓮草側柏葉藕節黃芩炭等配伍組成涼血止血方劑

(2)用於火熱眼後期,或陰虛火旺,或消渴目病等。本品有養陰生津之功。常與麥冬花粉玉竹配伍使用。

6 飲食禁忌

服用地黃忌喫蔥、蒜、蘿蔔、一切血[1]

7 地黃藥典標準

7.1 品名

地黃

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7.2 來源

本品爲玄蔘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7.3 性狀

7.3.1 鮮地黃

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7L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麪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7.3.2 生地黃

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7.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散有較多分泌細胞,含橙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

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核狀物。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含橙黃色或橙紅色油滴狀物。具緣紋孔導管和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茴香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4次,每次10ml,合併正丁醇液,蒸乾,殘渣甲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用0.1%的2,2-苯基-1-苦肼基無水乙醇溶液浸板,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7.5 檢查

7.5.1 水分

生地黃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一法)。

7.5.2 灰分

不得過8.0%(附錄ⅨK)。

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7.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65.0%。

7.7 含量測定

7.7.1 梓醇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7.7.2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1:99)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10nm。理論板數按梓醇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取梓醇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生地黃)切成約5mm的小塊,經80℃減壓於燥24小時後,磨成粗粉,取約0.8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提取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濃縮至近幹,殘渣用流動相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並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生地黃乾燥品計算,含梓醇(C15H22010)不得少於0.20%。

7.7.5 毛蕊花糖苷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7.7.6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醋酸溶液(16:84)爲流動相;檢瀏波長爲334nm。理論板數按毛蕊花糖苷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7.7.7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毛蕊花糖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7.7.8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含量測定]項梓醇項下續濾液20ml,減壓回收溶劑近幹,殘渣用流動相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7.7.9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生地黃乾燥品計算,含毛蕊花糖苷(C29H36015)不得少於0.020%。

7.8 地黃飲

7.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悶潤,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切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7.8.2 鑑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7.8.3 檢查 、浸出物 、含量測定

藥材

7.8.4 性味歸經

7.8.4.1 鮮地黃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7.8.4.2 生地黃

甘,寒。歸心、肝、腎經

7.8.5 功能與主治

7.8.5.1 鮮地黃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7.8.5.2 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祕陰虛發熱骨蒸蒡熱,內熱消渴

7.8.6 用法與用量

7.8.6.1 鮮地黃

12~30g。

7.8.6.2 生地黃

10~15g。

7.8.7 貯藏

鮮地黃埋在沙土中,防凍;生地黃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7.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8 參考資料

  1. ^ [1] 崔述生,張浩主編.精編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9: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