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煎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íng lì jiān

2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葶藶煎

2.1 處方

葶藶(紙上炒)22克 防己45克 澤漆葉 都李仁(去皮、尖,炒)各37.5克 赤茯苓(去黑皮)澤瀉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各90克 柴胡(去苗)60克

2.2 功能主治

治小兒水氣腫滿,服藥不退者。

2.3 用法用量

上八味,除杏仁外,粗搗篩,用水1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入杏紅膏白蜜500克,慢火煎如稀餳。二歲兒每服l.5克,用溫水調下,漸加之。

2.4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3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葶藶煎

3.1 處方

葶藶(紙上炒)3分,防己1兩半,澤漆葉1兩1分,郁李仁(去皮尖,炒)1兩1分,赤茯苓(去黑皮)3兩,澤瀉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3兩,柴胡(去苗)2兩。

3.2 製法

上爲粗末,以水1鬥,煎至2升半,去滓,入杏仁膏白蜜1斤,慢火煎如稀餳。

3.3 功能主治

小兒腫滿,服藥不退。

3.4 用法用量

2歲兒每服半錢匕,溫水調下。漸加之,更隨兒大小加減。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4 《雞峯》卷十九

4.1 方名

葶藶煎

4.2 組成

葶藶2兩,川芒消1兩,椒目2兩半,水銀1兩(以棗肉少許研盡),防己1兩,海蛤1兩。

4.3 主治

石水。腹堅漸大,四肢腫滿。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6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葶藶丸”。

5 《聖惠》卷三十四

5.1 方名

葶藶煎

5.2 組成

葶藶末1分,地龍末1分,麝香半錢(細研),臘月豬脂3兩。

5.3 主治

齒(匿蟲)。

5.4 用法用量

柳枝點藥,於火上炙令熱,烙牙齒縫中十餘度,1日3-5遍。

5.5 製備方法

先煎豬脂令化去滓,次入諸藥,煎10餘沸,於瓷盒中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