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蒂在上法咽後壁組織瓣修復術用於齶裂的修復治療。
8 禁忌症
1.咽部有明顯炎症、咽後壁充血、腫脹者應暫緩手術,待炎症完全消退後,方可考慮手術。
2.有貧血、上呼吸道感染、耳鼻道炎症及扁桃體Ⅲ度腫大的病例,尤其是有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病例,均應經有關科室檢查和處理後才能手術。
9 術前準備
應在術前製作好齶護板,並試戴1~2d後,使之習慣進食。其後緣過長者應磨去,以防止引起噁心嘔吐。
術前2d開始用0.25%氯黴素滴鼻,每日4次。
備血150~200ml。
成年病人術前1~2d需做口腔潔治,並經常含漱朵貝爾液。
術前1h,皮下注射適量阿托品。
手術晨禁食,手術推遲較晚進行的病兒,可在術前4h服用糖水200ml左右。
10 麻醉和體位
採用氣管內插管乙醚或安氟醚麻醉,最好爲鼻腔插管,或插管給氧,靜脈複合麻醉。麻醉不宜過深,應使麻醉全過程中能保持咳嗽反射。硬軟齶局部均可注射0.25%~0.5%普魯卡因少量,以加強麻醉效果,減少局部出血。墊肩,保持頭後仰位,插管上連接的麻醉管偏向一側,麻醉師居於側方,有利於術者操作。
11 手術步驟
11.1 1.瓣的設計
組織瓣的大小以能與軟齶相接觸,張力不大,而且創面可以瓦合式縫合爲宜。一般組織瓣寬1.5~2cm,長4~6cm,成人約6cm×2cm,小兒可根據情況酌減。瓣的蒂部應適當寬些,以保證組織瓣有充足的血液循環。瓣的蒂部位置,一般應做在相當於第一頸椎或軟齶水平(圖10.10.10.1-4)。
11.2 2.局部麻醉
用含有腎上腺素的0.5%普魯卡因液少許,在設計的組織瓣處於椎前筋膜淺面作浸潤麻醉,以利於組織瓣的剝離和止血。
11.3 3.瓣的切取
沿所設計組織瓣的邊緣切開,切口深達頸椎前筋膜淺面,即切穿咽後壁黏膜、咽筋膜及咽上縮肌。用剝離器沿咽上縮肌與頸椎前筋膜之間小心剝離,形成咽後黏膜肌肉瓣(圖10.10.10.1-5),繼以腎上腺素紗條壓迫止血。咽後壁傷口經適當潛行分離後,直接拉攏縫合;或兩側向中間拉攏一部分,固定在相當的位置上,以縮小創面。
11.4 4.瓣的轉移
先在軟齶裂隙兩側鼻腔黏膜上各作一長約2cm,寬約1cm,蒂在軟齶後緣的鼻腔黏膜舌形瓣(此時可用縫線牽拉軟齶,以顯露其鼻腔面),將該兩個舌形瓣翻轉向口腔,組織面朝上,在中線縫合兩舌形瓣,然後將咽後壁瓣轉移覆蓋在舌形瓣的組織面上,作瓦合式縫合(圖10.10.10.1-6),完成蒂在上的咽後壁瓣移植。另外,也可不在軟齶上翻舌形瓣,而將咽後壁瓣直接與軟齶裂隙鼻腔側創緣縫合(圖10.10.10.1-7),再縫合軟齶肌層及口腔側黏膜(圖10.10.10.1-8,10.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