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馬腦炎

感染內科 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腦炎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概述

東方馬型腦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是由東方馬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主要侵犯馬和人。因本病1933年流行於美國東部一些農場的馬羣,同年由Ten Broeck和Merrill從病馬中分離病毒,故名叫東方馬型腦炎。臨牀上以高熱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爲主。人偶然感染潛伏期7~10 天病死率可高達50%。本病有嚴格季節性,多在7~10 月,以8 月份爲高峯。本病毒對人的感染大多侵犯10 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老年人。據統計10 歲以下兒童約佔70%,男女無明顯差別。10~50 歲之間顯性感染少。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仍以支持療法和對症處理爲主。對高熱驚厥呼吸衰竭的搶救措施同流行性乙型腦炎。如能及時處理,多數病人可順利度過極期而恢復。

2 疾病名稱

東方馬型腦炎

3 英文名稱

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6 ICD號

A83.2

7 流行病學

7.1 傳染源

鳥類爲本病主要傳染源和貯存宿主。在自然條件下本病毒在多種小野鳥和庫蚊中自然循環傳播。人和馬是偶然受害者。鳥類感染本病後,大多無症狀,體內病毒血癥約維持4天左右。野鳥中幼鳥體內病毒比大鳥滴度高,數量多。故小鳥是本病主要傳染源。一些溫血脊椎動物對本病毒易感。馬感染後表現爲病毒血癥,病死率甚至高達80%~90%。但血中病毒抗原效價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馬和人一樣對本病毒不起傳染源作用

7.2 傳播途徑

目前能分離東方馬型腦炎病毒的蚊種已達1000餘種,其中黑尾脈毛蚊(cluliseta melanure)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黑尾脈毛蚊專吸鳥血,很少吸人血,是鳥類之間主要傳播媒介。而煩擾伊蚊兼吸人血,故爲人和家畜的主要傳播媒介。蚊蟲叮咬是本病主要傳播途徑。偶可由人吸入病毒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

7.3 人羣易感性

人對東方馬型腦炎普遍易感,且大多呈不顯性感染,約2%~10%呈顯性感染。人感染後可產生持久免疫力。

7.4 流行特徵

東方馬型腦炎主要分佈在美國東部、東北部與南方几個州,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勒比羣島、阿根廷、圭亞那等國。其他地區菲律賓、泰國、捷克、波蘭等國都從動物中分離到本病毒,但尚無病例發生。我國也從自然界分離東方馬型腦炎病毒,在人羣血清學調查也發現東方馬型腦炎病毒抗體陽性,由此推測,我國除已知乙腦和森林腦炎外,可能有其他蟲媒病毒引起的腦炎還未被人認識。

東方馬型腦炎有嚴格季節性,多在7~10月,以8月份爲高峯。在人間流行前幾周,常先在家畜、家禽之間流行。本病毒對人的感染大多侵犯10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老年人。據統計10歲以下兒童約佔70%,男女無明顯差別。10~50歲之間顯性感染少。

8 病因

東方馬型腦炎蟲媒病毒A組。其代表株爲Ten Broeck株。在電鏡下病毒顆粒爲球形RNA病毒,有囊膜,直徑爲40~60nm,對乙醚甲醛紫外線、脫氧膽膽酸膽酸鈉敏感。對胰酶敏感。能凝集1天齡雛雞和成年鵝紅細胞。60℃加熱10min即可滅活,-70℃可長期保存病毒在pH5.1~5.7不穩。本病毒在雞胚、地鼠腎、豚鼠腎、猴腎、鴨腎等組結培養下良好繁殖。對實驗動物如小白鼠、豚鼠、雞有較強的侵襲力毒力。腦內接種和皮下接種可使許多鳥類和齧齒類動物發病。一些鳥類、齧齒動物、家畜、家禽均可感染

另在中美洲和南美一些地區還有一種東方馬型腦炎病毒變異株,其抗原性與Ten Broeck株有明顯差異。該株可在馬羣中引起急性神經性疾病,而很少引起人類發病。

9 病機

被受感染節肢動物叮咬之後,病毒在局部組織及局部淋巴結複製病毒血癥的發生與持續取決於神經系統外局部組織病毒複製的階段,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異性抗體的出現,故而出現臨牀表現較大差異。

肉眼所見大腦充血水種,並有廣泛的神經細胞變性,腦組織多處有出血竈。顯微鏡檢查神經細胞變性壞死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浸潤,形成“血管周圍套”。有的膠質細胞增生和多形核白細胞堆積形成結節。病竈主要見於大腦基底節,腦幹灰質白質,也可侵犯小腦脊髓

10 東方馬型腦炎的臨牀表現

潛伏期7~10天。除一部分病人有前驅症狀如倦怠、食慾缺乏、腹痛咽痛頭痛外,臨牀經過分三個階段。

10.1 初熱

急性起病,突然出現寒戰高熱,伴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眼結膜炎症狀體溫很快升至39℃以上,持續2~3天,稍下降,然後再上升進入極期。

10.2 極期

主要表現爲持續高熱(40℃以上)和明顯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體徵。病人有劇烈頭痛嘔吐、肌張力增強,譫妄嗜睡,很快進入昏迷驚厥頸項強直明顯,凱爾尼格徵陽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四肢肌肉痙攣,部分病人表現麻痹。部分病人有眼肌麻痹眼瞼下垂、偏視。病重者因嚴重腦水腫發展成腦疝,引起呼吸不規則,直至呼吸心跳停止。也可因合併肺感染而死亡。死亡多發生在病後2周內。此期一般持續7~8天。

10.3 恢復期

程約10天后,體溫開始下降,各種症狀逐漸改善和恢復,病重者發熱持續時間要長一些。通常遺留有語言障礙、嗜睡狀、定向力差,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或步態失調等。腦神經和支配四肢肌肉神經麻痹者,多爲永久性損害。

12 實驗室檢查

12.1 血象

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多在(10~15)×109/L,中性粒細胞0.9以上,部分病人有類白血病反應。至恢復期,血象大致恢復正常。

12.2 腦脊液

壓力稍高,細胞計數在(0.1~1.0)×109/L,大多在0.3×109/L以下,病初多爲中性白細胞,以後以淋巴細胞爲主。蛋白稍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13 診斷

東方馬型腦炎主要靠血清檢查流行病學資料做出診斷。我國儘管在自然界分離出本病病毒,也發現人羣血清抗體陽性,但尚未見本病例報告,故診斷時需慎重。必須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中和抗體凝血抑制試驗抗體4倍升高纔可確診。另外從死者腦組織作小鼠腦內接種或雞胚接種進行病毒分離,可獲陽性結果。

14 鑑別診斷

在美洲本病須與西方馬腦炎、聖路易腦炎、單純皰疹性腦性腦性腦炎等鑑別診斷。

15 東方馬型腦炎的治療

東方馬型腦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仍以支持療法和對症處理爲主。對高熱驚厥呼吸衰竭的搶救措施同流行性乙型腦炎。如能及時處理,多數病人可順利度過極期而恢復。

16 預後

東方馬型腦炎在美洲爲最嚴重腦炎,死率約50%,幼兒預後差,老年人死亡率高。常留有後遺症。

17 東方馬型腦炎的預防

1.防蚊和滅蚊  是預防本病重要環節。

2.預防接種  目前使用單價(東方馬型腦炎疫苗、雙價(東馬加西馬)疫苗和三價(東馬、西馬和委內瑞拉馬腦炎疫苗,對馬等家畜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目前人羣疫苗接種,尚處在實驗階段。使用恢復期血清,對人羣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

18 相關藥品

氧、膽酸胰酶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