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切開取栓術

血管手術 手術 普通外科手術 急性周圍動脈栓塞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òng mài qiē kāi qǔ shuān shù

2 英文參考

embolectomy by arteriotomy

3 手術名稱

動脈切開取栓術

4 分類

普通外科/血管手術/急性周圍動脈栓塞手術

5 ICD編碼

38.0001

6 概述

動脈切開取栓術用於動脈栓塞的治療。 動脈栓塞是由脫落的栓子堵塞口徑與其相近的動脈造成的急症。絕大多數栓子來源於心臟,常見於風溼性心臟病動脈硬化心臟病伴發心房纖顫,絕大多數栓子嵌塞於腹主動脈末端及其下方的下肢動脈。發病突然,栓塞部位遠端的肢體因急性缺血發生劇烈疼痛,病情進展迅速,可很快出現肢體壞疽,預後嚴重,因此需要緊急處理。

如一時沒有Fogarty帶囊導管,可以做動脈切開取栓術

7 適應

原則上動脈栓塞除肢體已發生嚴重壞疽者或栓塞動脈支較小,遠端已建立良好的側支,不影響血供者外,只要患者全身情況許可均應積極施行取栓術。

發病時間的長短與栓子摘取術效果有密切關係,手術施行愈早,效果愈好,一般認爲最好爭取在發病後6~8h內施行。但也有對發病數天或更長時間的患者施行取栓術而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只要肢體還存活或瀕於壞疽,仍應施行後期取栓,爭取挽救肢體。

8 禁忌症

施行取栓術惟一的禁忌證是栓塞時間過長,肢體已經發生大範圍的壞疽。對一些全身情況不良,特別是一些心律失常心臟功能較差的患者,取栓術當然有一定危險性,但栓塞本身能促使心臟病進一步惡化,因此除一些處於瀕危狀態不能經受任何打擊者外,應該積極改善全身情況,做好手術前準備,進行手術取栓。

9 術前準備

1.採用各項措施,改善患者的全身情況,特別是改善患者心臟功能

2.採用肝素抗凝治療。術前給予50mg,術中根據情況可再給50mg。術前應給右旋糖酐-40靜脈滴注。

10 麻醉體位

腹主動脈分叉處取栓採用硬膜外麻醉仰臥位,可經腹或經腹膜後進入。股動脈或膕動脈取栓可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股動脈取栓做腹股溝縱切口,平臥位,患肢外旋。膕動脈取栓做膝內切口。平臥位,患肢曲屈,外旋。

11 手術步驟

11.1 1.顯露栓塞動脈

栓塞定位,一般不困難,栓塞的近端動脈可觸及有力的搏動。栓塞動脈較爲膨大,動脈壁呈紫紅或暗紅色,栓塞遠端動脈變細,變窄,搏動減弱或消失。

11.2 2.解剖動脈

先在栓塞的遠端解剖動脈,遊離出一段後繞過橡皮帶,控制血流並防止血栓流向遠端。解剖栓塞近端動脈,遊離後繞過橡皮帶控制血流,也可用阻斷控制血流。最後遊離栓塞動脈(圖1.17.4.2-1)。

11.3 3.切開動脈取栓

栓塞動脈段做一縱行切口,其長度以能清除管腔內栓子爲標準,這時可開放血栓近端的動脈控制帶,讓高壓血流將栓子衝出,也可用手指擠壓或用血管鉗取出栓子,近端血流通暢後再次阻斷近端血流並注入少量肝素溶液。這時可開放遠端控制帶,若有大量鮮血涌出,說明遠端血流暢通,若無鮮血涌出,說明遠端有殘存血栓,必須予以清除。待遠近兩端血流通暢後,縫合血管壁(圖1.17.4.2-2)。

12 術後處理

動脈切開取栓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 500ml右旋糖酐-40每日1次靜脈滴注。手術後第1天起繼續抗凝治療,給予肝素皮下注射,肝素用量以使用試管法測定的凝血時間維持在15~20min爲宜。

3.密切觀察切口有無出血。如有滲血應妥善處理。

4.觀察肢體血供情況,必要時進行多普勒B超檢查動脈造影瞭解血管通暢情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