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杜鵑
2.1 拼音名
Dù Juān
2.2 別名
2.3 來源
爲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以根、葉及花入藥。春末採花,夏季採葉,秋冬採根,曬乾備用或鮮用。
2.4 性味
根:酸、澀,溫。有毒。
葉、花:甘、酸,平。
2.5 功能主治
根:祛風溼,活血去瘀,止血。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用治外傷出血。
花、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癢。用於支氣管炎,蕁麻疹;外用治癰腫。
2.6 用法用量
根2~3錢;花、葉3~5錢;外用適量,根研粉,葉鮮品搗爛敷患處。
2.7 注意
孕婦忌服。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辭典》:杜鵑
3.1 出處
《本草拾遺》
3.2 拼音名
Dù Juān
3.3 別名
鵜鴂(《楚辭》),巂周(《爾雅》),子巂鳥、周燕(《說文》),鶗鴂(《臨海異物志》),杜宇、子規(《禽經》),謝豹(《禽經》注),怨鳥(《埤雅》),催歸、陽雀(《綱目》)。
3.4 來源
3.5 原形態
體長約28釐米。嘴暗黑色,基部黃色,形細長而彎曲。眼瞼黃色。頰部灰色。背部青灰色;翼長,外側飛羽內翎有白色橫紋。尾羽灰黑色,尾羽中央沿羽軸有白色小斑,在外側者有白色橫紋。腹部白色,雜有細小黑色斑紋。腳細小,黃色,對趾型。
常棲於密林中,初夏間常晝夜啼叫。好食毛蟲。不自營巢,常產卵於鶯巢中孵化。夏時幾遍我國東部。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皆爲夏候鳥。
3.6 性味
《綱目》:"肉:甘,平,無毒。"
3.7 功能主治
《綱目》:"治瘡痿有蟲,薄切、炙熱貼之。"
3.8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