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近年來,人們已認識到多肌腱末端病是未定型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徵、銀屑病關節炎和反應性關節炎等脊柱關節病常見而具有特徵的表現之一,對這一類疾病的診斷具有提示性價值。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兒童的多肌腱末端病或血清陰性肌腱末端病和關節病綜合徵,是幼年脊柱關節病的標記和預測該病的最好指標。
雖然它尚未被劃分在脊柱關節病分類中的一種疾病,但是它又與許多脊柱關節病密切相關。不少病人患病後先到骨科就診。將多肌腱末端病在此描述,以便爲臨牀醫師提供更廣的診斷思路。
多肌腱末端病可併發腹瀉、結膜炎或複發性口腔潰瘍。兒童多肌腱末端病或血清陰性肌腱末端病和關節病綜合徵,可能是幼年脊柱關節病的早期。男性明顯居多,男女之比爲9∶2。平均發病年齡32.3 歲(14~55 歲)。多爲急性發病,患者主訴爲多個肌腱末端部位的疼痛,大多數爲中度痛,少數疼痛嚴重,影響活動。夜間痛幾乎見於所有患者。有的患者可伴發腹瀉、結膜炎或複發性口腔潰瘍。
10 發病機制
多肌腱末端病發病機制還不清楚。病理檢查:從肱骨外上髁、髕腱或跟腱附着點等處活檢取材組織,大體可見組織增厚、變硬、發黃、水腫和肉芽形成等變化。組織學改變有單核細胞浸潤的肉芽組織,小血管增生,纖維化或化生的組織及慢性肉芽組織形成等。
11 多肌腱末端病的臨牀表現
多肌腱末端病男性明顯居多,男女之比爲9∶2。平均發病年齡32.3歲(14~55歲)。多爲急性發病,患者主訴爲多個肌腱末端部位的疼痛,大多數爲中度痛,少數疼痛嚴重,影響活動。夜間痛幾乎見於所有患者。有的患者可伴發腹瀉、結膜炎或複發性口腔潰瘍。
發病的肌腱末端局部可見腫脹、微紅、觸診微熱,觸痛極爲明顯,甚至拒按。受累的部位可有:骶髂關節、肱骨外上髁、跟腱或蹠腱膜附着的跟骨、喙突、髕骨上下極,脛骨粗隆、肩胛岡下、橈骨末端、股骨大粗隆、髂骨嵴和髂棘、肋骨與軟骨的連接處、頸椎、胸椎和腰椎的棘突等。受累的肌腱末端達5~20個,平均9.8個。少數患者伴發少關節炎或單關節炎,下肢關節比上肢關節多見,但均爲自限性,通常在1周~2個月消退。有跡象提示本病似有家族中幾個成員發病的趨勢。
13 實驗室檢查
多肌腱末端病患者缺乏全身性炎性反應指標,如血沉不增快。在1份11例的報道中,全部患者HLA-B27均爲陰性。另在解放軍總醫院的1份報道中,3例患者的HLA-B27亦均爲陰性。個別患者類風溼因子或抗核抗體陽性,似乎和本病無關。
14 輔助檢查
多肌腱末端病所見的放射線學改變無特異性,X射線片無骶髂關節炎徵象。骨掃描在炎性肌腱末端顯示活性增加的放射性濃集現象。用高分辨率超聲檢查,在肌腱附着點最常見的改變爲水腫,而其中一半患者在臨牀無症狀。
15 診斷
Shichikawa等提出的多肌腱末端病的診斷要點如下:①肢體或軀體至少有5個部位的肌腱末端有自發痛和觸痛,其部位如喙突、肱骨外上髁、骶髂關節、髕骨下方、跟腱在跟骨附着點,及脛骨粗隆等;②1個或多個肌腱端腫脹;③無全身性炎症及X射線片骶髂關節炎表現;④排除脊柱關節病中所屬的任何疾病。
施桂英認爲,對多肌腱末端病的診斷關鍵尤其應建立在詳細的體格檢查基礎上,將關節周圍或附近的肌腱末端炎與關節滑膜炎區別開。前者只有侷限的輕微腫脹或無腫脹,壓痛點卻極爲明顯,鄰近的關節無腫脹和壓痛,以及關節的主動和被動運動均無障礙,只是爲了避免關節活動時引發肌腱末端疼痛加重,患者常呈制動狀態;後者因關節滑膜炎而出現關節腫脹、積液、觸痛和運動障礙,但其附近肌腱末端並無異常。臨牀上,由於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上的不慎。將多肌腱末端病患者誤診爲其他關節炎,誤診時間長達數月,甚至數年者已非個別情況。如果能提高臨牀的鑑別能力,多肌腱末端病並非罕見病。
17 多肌腱末端病的治療
多肌腱末端病仍以對症治療爲主。急性期應適當休息,輔以物理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的全身治療或全身治療配合局部用藥,都可改善臨牀情況。可供選用的藥物如雙氯芬酸、阿西美辛或舒林酸等。本病病因未明,其他治療尚乏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