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陵

腧穴學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èr líng

2 概述

二陵陰陵泉陽陵泉兩穴的合稱[1][2]。《針經指南·標幽賦》:“二陵二蹻二交,似續而交五大。”楊繼洲注:“二陵者,陰陵泉陽陵泉也;二蹻者,陰躋、陽蹻也;二交者,陰交陽交也。續,接續也。五大者,五體也。言此六穴,遞相交接於兩手兩足並頭也。”

3 陰陵泉

穴位陰陵泉
漢語拼音Yinlingquan
羅馬拼音Yinlingchuan
美國英譯名Spring in Shady Mound
各國代號中國SP9
日本9
法國莫蘭特氏RP9
富耶氏RP9
德國MP9
英國Sp9
美國Sp9

陰陵泉經穴名(Yī

nlíngquán SP9)[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3]陰陵泉足太陰脾經合穴五行屬水[3][4][5]。陰爲陽之對,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內爲陰,穴在脛骨內側髁下緣陷中,如山陵下水泉,故名陰陵泉[5]

3.1 標準定位

陰陵泉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5]

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正坐或仰臥取穴[5]

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當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凹陷處[5]。一法“取曲膝之橫紋尖頭處”(《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5]

陰陵泉的位置[5]

陰陵泉的位置[5]

陰陵泉的位置

陰陵泉的位置

陰陵泉的位置

陰陵泉的位置

3.2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約脛骨粗隆下緣平齊處取穴

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正坐或仰臥取穴[5]

3.3 穴位解剖

陰陵泉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縫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分佈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神經皮膚由隱神經分佈。皮下組織內除隱神經之外,還有與神經伴行的大隱靜脈。該靜脈正行於該穴的皮下,針刺應注意避開。針穿小腿筋膜,經脛骨粗隆內側的縫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處的肌腱,向後經脛骨內側緣進入膕肌。以上諸肌由股神經坐骨神經等支配。膝下動脈,發自膕動脈,向內下方,經脛側副韌帶脛骨內側髁之間,參加膝關節網,併發支營養脛骨及附近肌腱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半腱肌腱腓腸肌內側頭[5]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神經;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深層有脛後動、靜脈通過[5]

3.4 特異性

陰陵泉五輸穴合穴五行屬水。

3.5 功效與作用

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陰陵泉有益腎利溼行氣消腫的作用[5]

3.6 治病

陰陵泉主治脾胃、肝腎及少腹等疾患。如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水腫黃疸霍亂吐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尿月經不調痛經遺精陽痿疝瘕、膝痛、腳氣[5]

現代又多用陰陵泉治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腹膜炎尿失禁、尿瀦留、尿路感染陰道炎、腸疝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5]

陰陵泉主治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痠痛[5]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尿瀦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腎炎遺精陽萎

2.消化系統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腸炎痢疾

3.婦產科系統疾病:陰道炎,月經不調

4.其它:失眠膝關節炎,下肢麻痹

3.7 刺灸法

3.7.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5][5]

1.直刺1.0~2.0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下擴散

2.消腫利水可用子午搗臼法。

3.7.2 灸法

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5]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5]

艾炷灸溫鍼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3.8 配伍

陰陵泉三陰交,有溫中運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陰陵泉水分,有利尿行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

陰陵泉三陰交日月至陽膽俞陽綱,有清熱利溼作用,主治黃疸

3.9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陰陵泉關元,主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俯仰,氣癃尿黃;陰陵泉陽陵泉,主失禁遺尿不自知;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

百症賦》: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

鍼灸大成》:霍亂陰陵泉承山解溪太白

4 陽陵泉

穴位陽陵泉
漢語拼音Yanglingquan
羅馬拼音Yanglingchuan
美國英譯名Spring in the Sunny Hill
各國代號中國GB34
日本34
法國莫蘭特氏VB34
富耶氏VB34
德國G34
英國G34
美國GB34

陽陵

泉爲經穴名(Yánglíngquán GB34)[6]。出《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屬足少陽膽經[6]陽陵泉足少陽膽經合穴,膽的下合穴八會穴筋會五行屬土[6][6]。陽爲陰之對,外爲陽,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側腓骨小頭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猶如水泉,故名陽陵泉[6]

4.1 標準定位

標準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6]

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6]

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7]

陽陵泉的位置[7]

陽陵泉的位置[7]

陽陵泉的位置

陽陵泉的位置

陽陵泉的位置

陽陵泉的位置

4.2 取法

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取穴

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7]

4.3 穴位解剖

陽陵泉下皮膚、皮下組織小腿筋膜、腓骨長肌、腓骨短肌。有膝下外側動、靜脈。當腓總神經分爲腓淺及腓深神經處。皮膚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腓總神經在窩上角坐骨神經分離以後,沿着窩外側壁到腓骨小頭的後下方穿腓骨長肌,分爲腓淺、深神經。腓淺神經的肌支支配腓骨長、短肌。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肌→趾長伸肌[7]

當腓總神經分爲腓淺及腓深神經處,並有膝下外側動、靜脈通過[7]

4.4 特異性

五輸穴合穴五行屬土;八會穴筋會

4.5 功效與作用

舒肝利膽,強健腰膝。

陽陵泉疏肝利膽舒筋活絡作用[7]

4.6 治病

陽陵泉主治膽、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脅支滿脅肋疼痛嘔吐膽汁寒熱往來頭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腳脛痠痛筋攣、筋軟、筋痛虛勞失精小便不禁遺尿顏面浮腫小兒驚風[7]

現代又多用陽陵泉治療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高血壓肋間神經痛、舞蹈病、坐骨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下肢疼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7]

陽陵泉主治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便祕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腫痛;以及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等[7]

1.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下肢癱瘓踝扭傷肩周炎落枕,腰扭傷,臀部肌肉注射後疼痛

2.消化系統疾病:肝炎,膽結石,膽絞痛膽道蛔蟲症習慣便祕

3.其它:高血壓病肋間神經痛

4.7 刺灸法

4.7.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7]

直刺1~1.5寸[7]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陰陵泉,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放散。

4.7.2 灸法

可灸[7]

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7]

艾炷灸溫鍼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4.8 配伍

陽陵泉環跳風市委中懸鐘,有活血通絡,疏調經脈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陽陵泉陰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痛

陽陵泉人中中衝太沖,有祛風鎮靜解痙作用,主治小兒驚風

4.9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脅下支滿嘔吐逆,陽陵泉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膝伸不得屈,冷痹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

鍼灸大成》:主膝股內外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苦嗌中介然,頭面腫。

類經圖翼》:主治偏風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無血色,腳氣筋攣

4.10 研究進展

膽囊炎、結石症:據報道針刺陽陵泉可使膽囊收縮。膽總管的規律性收縮,排出膽道造影劑,進入十二指腸。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對奧狄括約肌有明顯的解痙作用。對慢性膽囊炎、結石症有治療效應

針刺陽陵泉穴能增加膽囊的運動和排空能力起針後10分鐘更爲顯著,瀉法明顯[7]

針刺陽陵泉穴可使膽總管規律性收縮,蠕動增加,緩解奧狄氏括約肌痙攣,膽汁流出量有明顯增加[7]

脾臟疼痛:針刺陽陵泉陰陵泉,治療肝脾臟疼痛療效較好,用強刺激手法得氣留針10~20分鐘,捻轉出針

落枕:針刺陽陵泉,治療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關節周圍炎:有報道針刺陽陵泉,治療肩關節周圍炎36例,效果良好。

調整腦血流量:針刺陽陵泉,對腦血流量有一定影響。對急性缺性中風患者,通過針刺治療取得良好療效。實驗研究,針刺右側陽陵泉曲池穴可影響到腦的血流動力學,使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阻力降低,出針後腦血管阻力降低卻不明顯。而針刺對正常貓的腦血液動力學影響不大。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0.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6.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9.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