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祛風 中藥材 止咳化痰 中醫學 中藥學
ěr shǎng cǎo
耳晌草爲中藥名,出自蕭步丹《嶺南採藥錄》,爲蕭步丹《嶺南採藥錄》記載的磨盤草之別名[1]。
磨擋草、耳響草、耳聾草[2]。
錦葵科植物磨盤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的全草[2]。分佈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2]。
甘、淡,平[2]。
疏風,清熱,化痰,止咳[2]。
1.治感冒,蕁麻疹,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耳鳴,耳聾,小便不利,風溼痹痛[2]。煎服;15~30g[2]。
2.鮮草搗爛絞汁滴耳,可治中耳炎;搗敷癰腫,煎水燻洗痔瘡[2]。
全草含土木香內酯、異土木香內酯,花含棉花皮苷(Gossylin)、棉花皮次苷(Gossypitrin)、矢車菊素-3-芸香糖苷。又含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2]。
棉花皮苷有抗炎作用,能明顯降低大鼠用各種致炎劑引起的足蹠水腫,並使血管通透性增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