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反應點

鍼灸學 耳穴名 中醫學 耳針療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ěr xué fǎn yìng diǎn

2 註解

耳穴反應點統指耳廓上的低電阻點壓痛點、變色點(區)、變形點(區)、脫屑點、丘疹點。其形成有兩方面因素。一是當整體某處發生病變時,會在耳廓相應部位出現陽性反應。二是當人體某處發生病變時,必然會影響到與之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聯繫的相應部位,並在耳廓上出現陽性反應急性炎症性疾病的陽性反應呈點狀、片狀紅暈、充血、紅色丘疹或有脂溢及光澤現象出現;慢性器質性疾病陽性反應點多呈白色點狀或片狀,或皮膚出現凹陷、隆起、白色丘疹,或呈片狀、丘疹充血腫瘤疾病的陽性反應結節狀隆起,暗灰色點狀、片狀形態出現;各種皮膚病和內分泌方面疾病的陽性反應點呈糠皮樣皮膚脫屑狀,不易擦去;手術後及外傷後的疤痕陽性反應呈條段狀、線狀、圓形、半圓形的白色或暗灰色的瘢痕檢查時光線要充足,以自然光爲準;視診前不要擦洗耳廓,以免皮膚充血及出現假圓形反應點觸診時用力宜均勻,時間相等;探測時要壓力適中,速度均勻,各穴停留時間一致;應注意儀器靈敏度、電流強度等問題。[1]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