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 顏面疔瘡 疔瘡 中醫學 中醫病名 中醫外科學
fǎn chún dīng
lip pustu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ip furunc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ing inside lip[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反脣疔(ding inside lipv)爲病名[1]。是指生於兩脣內裏的疔瘡[2]。《醫宗金鑑》卷六十五:“反脣疔發脣裏棱,”
反脣疔由脾胃二經火毒結成。
反脣疔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堅硬[2]。腫甚麻癢木痛,寒熱交作,煩悶作嘔,甚則令脣外翻[2]。
治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脣疔生於脣上[3]。多由脾胃二經火毒上攻所致[3]。症見疔生於上、下脣或口角處,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圍有紅而堅硬的根盤,可有白色瘡頭,自覺麻木癢痛,甚則紅腫劇痛,壯熱煩渴,二便不利[3]。觸破或擠壓瘡頭,易致疔瘡走黃,可見脣面俱腫,瘡色發黯,神昏譫語等症[3]。
內治:宜涼血解毒瀉火,用五味消毒飲及犀角地黃湯加減;疔瘡走黃者,服紫雪丹解毒清心開竅[3]。
外治:蟾酥錠磨水塗患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