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filthy sha disea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4 關於痧
痧爲病名[2]。指感觸穢濁不正之氣而出現腹痛、吐瀉等症[2]。多見夏秋二季[2]。《痧症全書·論痧》:“古無痧字……惟霍亂條下有不吐瀉而腹絞痛者,曰乾霍亂,亦名絞腸痧,緣南方體氣不實之人,偶觸糞土沙穢之氣,多腹痛悶亂,名之曰痧,即沙字之訛也。”
4.1 病因病機
《古方選注》:“痧者,寒熱之溼氣,皆可以爲患,或四時寒溼,凝滯於脈絡;或夏日溼熱,鬱遏於經隧;或鼻聞臭氣,而阻逆經氣;或內因停積,而壅塞府氣,則胃脘氣逆,皆能脹滿作痛,甚至昏憒欲死。”
4.2 症狀
《痧脹玉衡》捲上:“痧症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從穢氣痧發者多;先心腹絞痛而吐瀉者,從暑氣痧發者多;心胸昏悶,痰涎膠結,從傷暑伏熱痧發者多;遍身腫脹,疼痛難忍,四肢不舉,舌強不言,從寒氣冰伏過時,鬱爲火毒而發痧者多。”
4.3 辨證分型
《急救痧症全集》捲上:“痧者,厲氣也,入氣分則作腫作脹,入血分則爲蓄爲瘀,遇食積痰火則氣阻血滯,最忌熱湯熱酒。”
4.4 治療
外治用刮法、刺法、推拿法,內服平安散、武侯行軍散、散痧湯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