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肺胸膜阿米巴病是指腸道溶組織阿米巴原蟲侵入肺、支氣管、胸膜引起的肺炎、肺膿腫、胸膜炎及膿胸等,是全身阿米巴感染的肺部表現。在腸外阿米巴病中,發病率僅次於肝臟。
肺胸膜阿米巴病起病急,常有畏寒、發熱(多爲弛張熱),伴乏力,食慾缺乏等全身症狀,咳嗽、咳痰,初爲乾咳或黏液膿痰,典型者爲巧克力樣痰。肝膿腫穿破侵入肺,可突然咳出大量棕褐色痰,每天黏痰量可達500ml 以上,可有痰血甚至大咯血,肝膿腫向胸腔穿破時,常伴有劇烈胸痛和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生胸膜休克。
甲硝唑(滅滴靈)爲目前抗阿米巴首選藥,去氫依米丁(去氫吐根鹼)對組織內的溶組織阿米巴有直接殺滅作用,在肝組織內濃度最高,適用於腸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膿胸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積極穿刺排膿或插管引流。有混合感染時,應根據膿液性狀和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抗生素全身治療。內科治療經久不愈,慢性肺膿腫,長期存在支氣管胸膜瘻,大量膿胸穿刺引流不暢,可考慮做肺葉切除或切開引流。
9 流行病學
人是阿米巴原蟲的主要宿主。無症狀的帶包囊者及排包囊的慢性阿米巴病患者是傳染源,這些感染者可不斷從糞便中排出包囊。阿米巴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人食入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本病呈世界性分佈,各年齡組人羣普遍易感。人口感染率10%左右,以熱帶、亞熱帶發展中國家爲高發區。我國亦屬高發地區之一,人羣感染率約6%。本病大多爲無症狀性感染,約10%病人發展爲侵襲性阿米巴病,以腸阿米巴病爲主。
10 肺胸膜阿米巴病的病因
寄生於人體的阿米巴原蟲有10餘種,僅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對人體有致病力。滋養體是原蟲的寄生形式,體內以大小滋養體和包囊形式存在。大滋養體是致病型,小滋養體是滋養體與包囊的中間過渡類型,成熟包囊具有感染性,有較強的抵抗外界能力,在糞便中存活2周以上,在水中存活5周以上,是傳播疾病的惟一形態。致病性阿米巴特有的編碼蛋白水解酶基因,對侵犯組織能力有重要影響。
11 發病機制
阿米巴原蟲感染中,90%爲隱性感染,10%發生侵襲性阿米巴病。這主要取決於感染蟲株的特性,也與宿主機體免疫狀態,營養狀況和抵抗力有關。當人吞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後,因包囊有抗胃酸作用,故順利到達小腸下段,藉助於胰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囊內蟲體脫囊而出,分裂成小滋養體,在腸腔內定居。在結腸功能正常情況下,小滋養體停止活動,分泌囊壁形成包囊,隨糞便排出。當宿主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腸功能紊亂時,小滋養體侵入腸壁,大量增殖,轉變爲大滋養體。病原蟲直接接觸並黏附到靶細胞,吞噬、溶解組織細胞。滋養體釋放水解蛋白酶引起組織溶解壞死,同時對補體有抵抗作用,黏附參與機體應答的中性粒細胞,釋放更多的酶,加重組織炎症和破壞,形成膿腫。
肺、胸腹阿米巴病90%爲肝源性。可由肝膿腫穿破到胸膜和肺;經肝、膈、肺粘連處組織間隙、血管侵入肺;經肝靜脈入下腔靜脈至肺和胸膜。腸源性則滋養體從腸壁病竈經腸道淋巴管、胸導管入上腔靜脈或直腸下靜脈入下腔靜脈侵入肺。
12 肺胸膜阿米巴病的臨牀表現
肺胸膜阿米巴病起病急,常有畏寒、發熱(多爲弛張熱),伴乏力,食慾缺乏等全身症狀,咳嗽、咳痰,初爲乾咳或黏液膿痰,典型者爲巧克力樣痰。肝膿腫穿破侵入肺,可突然咳出大量棕褐色痰,每天黏痰量可達500ml以上,可有痰血甚至大咯血,肝膿腫向胸腔穿破時,常伴有劇烈胸痛和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生胸膜休克。
14 實驗室檢查
14.1 血液學檢查
血白細胞、嗜酸性細胞增高。慢性患者有貧血,低蛋白血症。血沉增快。
14.2 病原體檢查
14.3 血清學檢查
用間接熒光抗體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測定阿米巴抗體,陽性率可達95%以上,且特異性高。但因抗體持續時間長,應結合臨牀確定病變的活動性,對流免疫電泳檢測膿液和活檢組織中阿米巴抗原,較檢測抗體更爲迅速,有助於診斷和判斷預後。
18 肺胸膜阿米巴病的治療
18.1 抗阿米巴治療
(1)甲硝唑(滅滴靈):爲目前抗阿米巴首選藥,對腸內外所有部位都有效。成人400~600mg,每天3次,口服或靜脈滴注,療程7~10天。必要時可重複。副作用有噁心嘔吐,乏力頭暈等,孕婦慎用。甲硝磺唑作用與甲硝唑相似,每天2g頓服,3天爲1療程,根據病情間隔3~7天后再用1療程。
(2)去氫依米丁(去氫吐根鹼):對組織內的溶組織阿米巴有直接殺滅作用,在肝組織內濃度最高,適用於腸外阿米巴病。成人1mg/kg,肌注,5~10天爲1療程。本藥毒性大,治療量與中毒量相近,因其對心臟、神經毒性使其應用受限制。
18.2 穿刺引流
18.3 抗生素
有混合感染時,應根據膿液性狀和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抗生素全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