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搐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fēng chù

2 英文參考

wind tetan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tetan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風搐:1.以手足抽動爲主症的疾患;2.臍風

4 以手足抽動爲主症的疾患·風搐

風搐(wind tetany[1])爲病名[2]。是指以手足抽動爲主要表現的疾病[2][2]。見《儒門事親·風形》。

4.1 病因病機

多因火盛肝旺,風動痰壅所致[2]

4.2 症狀

症見雙目上視角弓反張,或手足震顫抽動不已,不能持物和步履,夜臥發熱,遍身燥癢等[2]

4.3 治療

治宜平肝息風或湧吐風痰[2]

《羅氏會約醫鏡·雜證》:“風搐證者,……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木旺而自病。或平肝,或吐下,因證治理。”

5 臍風·風搐

風搐爲病名[2]。即臍風[2]。見元·朱震亨《幼科全書》。又名風噤風搐噤風馬牙風初生口噤四六風七日風[3]。即新生兒破傷風[3]

5.1 病因病機

由斷臍不潔,感染外邪所致[3]

5.2 症狀

一般在4~7天內發病,發病後以全身各部發生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面呈苦笑狀爲其特徵[3]。屬於危重疾病,病死率高[3]。建國後,積極推廣新法接生,已控制新生兒破傷風發生[3]

5.3 治療

本病以通經開閉,鎮痙息風爲治[3]。選用方劑撮風散(《證治準繩》:蜈蚣全蠍尾、鉤藤麝香殭蠶水飛硃砂、用竹瀝水送服)等[3]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9.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