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術語 中醫學 中醫診斷學 脈象 中醫基礎理論 中藥炮製方法 中藥學 脈學術語
fú
伏:1.伏藏、隱藏、制伏;2.脈象之一;3.中藥炮製法之一種;4.
伏指伏藏、隱藏、制伏[1]。《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必伏其所主。”《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伏爲脈象之一[1]。伏脈爲脈象之一種[2]。脈來隱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2]。《難經·十八難》:“伏者,脈行筋下也。”見於邪閉、厥證、劇痛[2]。
伏爲中藥炮製法之一種[2]。將藥物浸溼後放置容器中,經過一段時間才切片,叫做伏[3]。
泡爲中藥炮製法之一[3]。用水浸泡藥物[3]。如枳殼、芍藥等放在水裏浸泡,使之柔軟,便於切片[3]。當歸、桔梗等浸溼後放置容器中,經過一段時間才切片,叫做伏[3]。桃仁、杏仁等放在沸湯內浸泡易於去皮尖,叫做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