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術前準備
1.根據皮瓣蒂部設計需要,術前用多普勒血流儀探測滑車上動脈、內眥動脈、眶上動脈和顳淺動脈的行徑,標記於體表。
3.口周、額部常規備皮,或剃光頭。
4.在側胸或腹部作全皮遊離移植的準備。
5.必要時準備切取肋軟骨。
11 手術步驟
11.1 1.第一期手術
在一側腹部形成16cm×8cm長的斜行皮管。術後1周拆線,訓練皮管的下端,3周後可以轉移。
11.2 2.第二期手術
在前臂橈側腕關節以上按皮管的直徑設計一半圓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向上翻瓣,形成圓形創面,以接納腹部皮管的遠端(圖10.13.2.2.2-3)。術後1周拆線,訓練皮管的上端,3周後進行第2次轉移。
11.3 3.第三期手術
在額部正中兩眉問區按皮管直徑做一弧頂向下的半圓形切口,向上翻瓣,形成一圓形創面。將皮管上端切斷,與鼻根部創面形狀相應地削去部分上皮(圖10.13.2.2.2-4),然後與鼻根部創面鑲嵌縫合,再將鼻根部半圓形皮瓣覆蓋在皮管創面之上,間斷縫合(圖10.13.2.2.2-5)。再經3~4周皮管訓練即可進行鼻成形術。
11.4 4.第四期手術
①將皮管的手腕一側按原切口切斷,關閉創面後復回手臂。②將皮管向上翻起,沿皮管縫合線剖開至鼻根部,對脂肪組織做數道縱行切開,使皮管得以展開,但不得破壞真皮下血管網。③修剪脂肪組織到真皮下血管網層,必要時可保留少許脂肪組織(圖10.13.2.2.2-6)。④按鼻的長度將皮瓣的遊離端向下摺疊,捏塑成鼻尖和鼻翼形狀,並在中線形成一縱行褶皺,充作鼻中隔(圖10.13.2.2.2-7)。⑤剖開鼻缺損創緣組織,造成新鮮創面,分鼻腔內外兩層與皮瓣邊緣縫合。鼻腔內創面用腸線、外面用絲線縫合。⑥在皮瓣形成的嵴上距鼻尖約2cm處橫行切開,使其下垂形成鼻小柱,然後以鼻創緣正中爲蒂,剖開上脣正中鼻底部皮膚、皮下組織,形成一向上翻的瓣,與鼻小柱後面的創緣鑲嵌縫合(圖10.13.2.2.2-8)。⑦分層縫合鼻前庭和鼻翼皮膚(圖10.13.2.2.2-9)。⑧鼻腔內填入碘仿塞子,外部包紮同前額皮瓣全鼻再造術。
12 術中注意要點
由於本術式的特點是利用摺疊皮瓣的方法同時解決鼻腔襯裏和被覆,所以適用於較大型的鼻缺損,特別是在有鼻中隔缺損時。手術成敗的關鍵在於皮瓣摺疊部分的血供是否可靠。爲保證皮瓣的血供,除在手術各期按技術規範操作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爲增加皮管與受區組織的接觸面,保證皮管得到充分的血供,第2次轉移皮管時要將皮管的遊離端削去部分上皮,與鼻根部創面鑲嵌縫合。②術後頭臂繃帶固定要牢靠,皮管的訓練要可靠。③第四期手術剖開皮管、削減脂肪組織時一定要保護好真皮下血管網。④鼻小柱成形時不可切得過深。⑤鼻尖成形時褥式縫合不宜過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