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 中醫學 中醫病名 癰 中醫外科學
fù pí yōng
belly absc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腹皮癰(belly abscess)爲病名[1]。出《外科大成》卷二[1]。又名腹癰、肚癰[1]。是指生於腹部皮裏膜外的癰[2]。
腹皮癰因飲食不節,七情內傷火鬱而成[2]。
初起患部隱痛,後漸腫起於皮外,或漫腫堅硬,肉色不變,或脈遲緊未成膿[2]。
體壯實者,用雙解貴金丸下之;體弱者減半,若無效可再服半劑;若痛不減而加劇,爲膿將成,宜急服托里透膿湯,待癰腫色赤應指,宜急切開引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