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括約肌修補術

手術 普通外科手術 肛管、直腸手術 肛門失禁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āng guǎn kuò yuē jī xiū bǔ shù

2 英文參考

repair for anal sphincter

5 分類

普通外科/肛管直腸手術/肛門失禁手術

6 ICD編碼

49.7904

7 概述

肛管括約肌修補術用於肛門失禁的手術治療。 肛門失禁分3類:①完全失禁:肛門失去控制幹便、稀便和氣體功能;②不完全失禁:肛門控制幹便,但不能控制稀便和氣體;③感覺性失禁:不自覺地有少量稀便和氣體溢出污染內褲。肛門失禁的原因較多,如高位肛瘻術後、直腸陰道隔的損傷肛周膿腫一期切開術後、晚期直腸脫垂直腸癌拉出切除術後、痔環切術後及先天肛門疾患等,但以手術中損傷爲主要原因。

肛管直腸脫垂或長期脫出內痔等機械障礙引起肛門失禁,常將原發病治癒後,失禁即可自愈,僅少數需手術治療。其他原因造成的失禁,如用適當的手術方法,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完全治癒或改進。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括約肌損害的程度及類型。

8 適應

肛管括約肌修補術適用於:

1.僅適用於外傷或手術切斷所致的肛管括約肌損傷其缺損範圍不超過肛管括約肌周徑的1/3,肌肉纖維仍能收縮者。

2.如傷口有感染,應在感染控制後6~12個月內修補,以免肌肉萎縮

9 禁忌症

就診時間太晚,括約肌萎縮變成纖維組織,則術中尋找及縫合均困難者不宜手術。

10 術前準備

1.飲食  術前3~5d進半流質,術前1~2d清流質。

2.瀉藥  術前3d,每晚內服25%硫酸鎂30ml或蓖麻油30ml。

3.灌腸  術前3d,每晚鹽水灌腸1次,術前晚清潔灌腸

4.口服抗生素  下述方案可任選一種:①新黴素1g,紅黴素0.5g,術前1d 8時、14時、18時及22時各服1次;②卡那黴素1g,甲硝唑0.4g,術前3d,每日3次。

5.其他藥物  維生素K 4~8mg,每日4次。

6.肛周皮膚剃毛。

11 麻醉體位

骶管麻醉或鞍區麻醉俯臥位截石位

12 手術步驟

1.以括約肌附近的瘢痕組織爲中心,遠離肛門,做U形切口(圖1.8.3.1-1)。

2.切開皮膚後,剝離皮下組織,將皮瓣連同瘢痕組織肛門側翻開,顯露括約肌,尋找其斷端並切除括約肌兩斷端之間的瘢痕組織,保留斷端上部分結締組織,使在縫合肌纖維時不易斷裂(圖1.8.3.1-2)。

3.用兩把組織鉗夾住內、外括約肌的斷端,交叉試拉括約肌活動度及鬆緊度,合適後將直徑1.5cm的肛門鏡塞入肛內,再試拉括約肌。用絲線分別進行端-端褥式縫合,拉攏斷端後,在其外層另加間斷縫合數針,仔細止血後,取出肛門鏡,縫合皮瓣(圖1.8.3.1-3)。

4.如括約肌缺損範圍過廣,但不超過周徑1/3,不能一次拉攏縫合者,可採用分期手術。按上法遊離斷端,切除瘢痕組織,拉攏斷端,兩端距離儘量靠近,暫用32號不鏽鋼絲將斷端分別固定在鄰近軟組織上。3個月後,如肛門失禁情況仍未改善,可再做手術,縫合其斷端。

13 中注意要點

1.爲了避免術後創口感染切口可遠離肛門

2.分離內、外括約肌時,注意不要拉傷黏膜。

3.縫合括約肌斷端,縫線不宜過多和太緊,以免引起肌肉斷端壞死感染

4.仔細制止出血點,防止血腫形成和感染發生

14 術後處理

肛管括約肌修補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禁食2~3d,後逐漸改爲流質、半流質及少渣飲食。

2.補充液體3~5d。

3.繼續口服腸道抗生素

4.必要時口服鴉片酊以控制排便

5.術後第7天用植物油(60~80ml)灌腸,以後,每晚給液狀石蠟20~30ml,直至大便通暢爲止。

6. 7d後可間斷拆線,10d拆完。

7.出院前做直腸指診,如肌肉拉攏過緊,而有肛門狹窄者,每週用手指擴張2或3次。

15 併發症

創口感染可導致肌纖維不癒合或裂開,常是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