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髂骨的位置表淺,顯露和取骨比較方便,而且髂骨的功能不太重要,可提供大量的松質骨和皮質骨。除皮質骨的硬度較差,內固定不夠堅強外,松質骨有優良的成骨作用,癒合較快。髂骨還可以取各種大小、長短的骨塊,以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需要。此外,不論病人取何種體位手術,都可以從髂骨取得供移植的骨塊。因此,髂骨是骨移植術最常用的供骨部位。
3 手術步驟
1.體位 隨承受骨手術而定。
2.切口 沿髂骨嵴的下緣(即臀肌與腹肌、腰肌的附着部之間)切開,直達骨骼[圖1⑴]。緊貼骨面作骨膜下剝離(避免插入臀肌,以減少出血。只需松質骨及少量皮質骨時,可僅剝離臀肌,露出髂骨的外面,如需取全厚髂骨,則還需剝離腹壁肌和髂肌在髂骨上的附着部,以顯露髂骨的內面[圖1⑵]。
![]() | ![]() |
⑶取條狀骨片 | ⑷取大片皮質骨 |
3.取骨 根據植骨需要的大小、形狀,可在髂骨的不同部位採取。條狀骨片可用骨刀沿髂嵴作平行方向切取[圖1⑶]。如需要薄的大片皮質骨,可在髂骨外板採取。先按計劃取骨的大小,在四周用骨刀輕輕切開,然後輕輕在內、外板間插入骨刀撬開,即可取出[圖1 ⑷]。楔狀骨塊可用骨刀或電鋸在全厚的髂骨嵴上切取。基底需要寬而厚的楔狀或其他開頭的骨塊,可在骨質較厚的前1/3或1/3髂嵴採取[圖1⑸]。單取松質骨時,可在髂前上棘或髂後上棘處作小切口,在髂前、髂後上棘切去小塊皮質骨,用刮匙伸入髂骨內、外板之間刮取[圖1⑹],或切除部分髂嵴後,於內、外板間採取[圖1 ⑺]。當骨缺損需要大塊松質骨時,可在髂前上棘的後方,在髂骨內、外板間用骨刀切取;如同時需要皮質骨,可將外板一起切下。髂骨的血運豐富,切面有活躍的出血,可用骨蠟止血。
![]() | ![]() |
⑸取楔狀骨塊 | ⑹刮取松質骨 |
4.縫合 取骨後,髂骨上遺留的尖角狀突起應修圓、修平,以免術後刺激皮膚引起疼痛。先將骨膜連同肌肉的附着部準確對合後縫合,最後縫合皮膚[圖1 ⑻]。
![]() | ![]() |
⑺從髂骨內外板之間取松質骨 | ⑻縫合 |
圖1 髂骨取骨術 |
3.兒童髂骨小,可取量不多,最好不用。必須取骨時,應保留骨骺,可在骺下與骺平行切斷髂骨,將髂骨嵴及其腹壁肌肉的附着處翻向內側,剝離髂骨外、內面,即可在髂骨上取骨。取骨完畢後,將髂嵴復位,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