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頭肌腱反射異常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ōng èr tóu jī jiàn fǎn shè yì cháng

2 病因病理病機

傳入神經肌皮神經中樞在頸髓5.6.7,傳出神經肌皮神經,肱二頭肌反射屬於生理反射脊髓的損害、肌肉疾病、周圍性神經病可引起增強或減弱。

3 臨牀表現

檢查者用拇指按拄肘關節稍上方的肱二頭肌肌腱,叩擊檢查者之拇指,出現前臂屈曲。如反射亢進、減低或消失均爲病理性改變。

4 鑑別診斷

(一)格林—巴利綜合徵(Guillian-Barre’s syndrome)  多有感染病史,主要表現四肢遠端對稱性無力,可波及軀幹和顱神經四肢末稍手套、襪套樣的感覺減退或消失。嚴重的可累及肋間肌和隔肌導致呼吸肌麻痹癱瘓爲弛緩性,肌張力低,肱二頭肌肌腱反射及其它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伴有遠端肢體麻木、燒灼感、神經根性痛、感覺過敏、可有植物神經損害。口腔分泌物增多、血壓升高、出汗流涎皮膚潮紅、心律不齊及皮膚營養障礙,少數病例有括約肌功能障礙。腦脊液呈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二)多發性神經炎(polyneuritis) 多有感染中毒營養缺乏代謝障礙等病史。急性或慢性起病,肢體遠端感覺運動障礙,輕癱或完全癱、肌張力減低,肱二頭肌及其它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後期可出現肌萎縮、肢體攣縮與畸形。早期感覺障礙爲肢體遠端觸痛、蟻走感、燒灼痛感覺異常,以後可出現深、淺感覺減退或消失。感覺障礙程度可不同,典型患者呈手套、襪套狀分佈皮膚光滑、乾燥或菲薄、指(趾)甲鬆脆、多汗無汗等植物神經症狀常明顯。

(三)臂叢上幹型損害  表現爲上肢近端損害,而手及手指的機能保留,主要是三角肌、肱二頭肌、肱肌及肱橈肌癱瘓萎縮,有時崗上肌、崗下肌和肩胛下肌亦可波及。出現上肢不能上舉、不能屈肘、外展、內旋與前收。肱二頭肌反射消失,橈骨膜反射也可能減弱。因感覺纖維重疊支配,所以感覺保存,也可出現上臂與前臂外側有部分缺失。

(四)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多發於40~50歲,男性多於女性,起病較緩慢,壓迫5~6頸神經根引起臂神經痛。壓迫感覺神經根時產生根性神經痛,壓迫運動神經根時產生肌痛性疼痛。根性爲發麻或確電樣疼痛,位於上肢遠端,多在前臂橈側及手指。肌痛性常在上肢近端、肩部及肩胛等區域,表現爲持續性的鈍痛及短暫的深部鑽刺樣不適感。多數肩部運動受限,病程較短者常有肩部附近肌腱的壓痛。肱二、三頭肌腱反射可減低或喪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