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視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òng tóng xìng wài xié shì

2 英文參考

concomitant exotropia

3 概述

共同性外斜視(concomitant exotropia)分爲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包括外隱斜間歇性外斜視恆定性外斜視繼發性者包括知覺性外斜視(sensory exotropia),系由一眼視力不好而引起,及手術後外斜視(consecutive exotropia),即內斜視手術後過矯引起。

4 治療措施

1.分開過強型(divergence excess type)看遠斜角大於看近斜角,至少大於15△,AC/A比值高。此型發展較快,基本穩定,手術治療考慮行雙側外直肌後徙樣。

2.基本外斜型(basic exdeviation type)看遠斜角等於看近斜角,差異不超過10,AC/A比值正常。此型外斜有發展趨勢。手術考慮爲外直肌後徙伴內直肌截腱術。

3.集合不足型(convergence insufficicy type)看近斜角大於看遠斜角,AC/A比值低。內轉時肌肉力量正常。其特點是發展快,間歇性,很快變爲恆定性,融合機能消失,應嚴密觀察及時手術,術後獲得雙眼單視機會還是大的。

4.類似分開過強型(simulated divergence type)最初檢查看遠斜角大於看近斜角,經特殊檢查後發現看近斜角遠斜角,或看近斜角等於看遠斜角,因此不是真正的分開過強型,手術只做外直肌效果不好,應同時做內直肌截腱術。

這種按發病機分類方法的優點可以指導臨牀,如真正分開過強型,由於支配外直肌的神經功能過強,故應做雙眼外直肌後徙術,集合不足型,雙眼內直肌截腱術,術後進行集合訓練,使中樞集合加強。Burian觀察分開過強型基本穩定,可隨訪觀察;集合不足型發展快,要及時治療,基本外斜型有發展趨勢,故不要延誤治療。

5 病因學

解剖因素、機械因素及神經支配因素在所有共同性斜視中起一定作用共同性外斜視很可能神經支配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從理論上講,原發性共同性外斜視,是來自集合和分開間張力不平衡所引起,肌電圖研究證明,分開是一主動的生理過程,而不是單純集合被動抑制的結果。Duane首先提出外斜是由神經支配不平衡引起,這種不平衡擾亂了集合和分開之間的相互關係。

6 臨牀表現

1.發病年齡  大多數患者發病年齡較早,35%~70%發生在2歲以內,外斜開始爲外隱斜,進一步發展爲間歇性外斜及恆定性外斜視,這種進展可能是集合張力隨年齡增長而減弱有關。

2.性別  約2/3外斜患者爲女性,其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屈光不正  除了集合和分開機制相互作用外,屈光不正可以減弱神經支配而影響服位。以往認爲,外斜多見於近視,根據近等統計資料,正視眼、遠視眼亦不少見,僅8%~15%見於近視,Jjampolsky強調不等散光和外斜有明顯關係,由於視網膜像清晰程度不等,可妨礙融合,很容易受到抑制,因此發生外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