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藤纏·氣滯血瘀證

中醫證名 瓜藤纏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uā téng chán ·qì zhì xuè y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vine tangling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瓜藤纏·氣滯血瘀證(vine tangling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脛前結節觸痛明顯,皮損紫紅或暗紅,隱隱作痛,常伴胸悶,善嘆息,月經不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爲常見症的瓜藤纏證候[1]

4 關於瓜藤纏

瓜藤纏(vine tangling erythema nodosum[2])爲病名[3]。見《證治準繩·瘍醫》卷四。是指以繞足脛生紅斑結節數個,日久腫痛,潰爛流膿血,纏綿難愈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3]。爲繞足脛而生的一種腫瘍[3]。因數枚結節,猶如藤系瓜果繞腿脛生而得名。屬紅癍結節性皮血管炎性皮膚病[3]。以散在性皮結節,鮮紅至紫紅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壓痛,好發於小腿伸側爲臨牀特徵。多見於青年女性,以春秋季發病者爲多。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雲:“此證生於腿脛,流行不定,或發一二處,瘡頂形似牛眼根腳漫腫,……若繞脛而發即名瓜藤纏結核數枚,日久腫痛。”

瓜藤纏相當於西醫的結節性紅斑[3]

詳見瓜藤纏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