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因固定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ǔ gǔ gàn gǔ shé qiē kāi fù wèi nèi yīn gù dìng shù

3 適應

股骨幹骨折多數可以用持續牽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治療,並取得滿意的結果。只是在股骨幹骨折復位不良,或就診較晚,難以閉合復位者;或骨折不癒合者;或併發血管神經損傷者,才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

4 術前準備

1.同切開復位術內固定術

2.股骨周圍肌肉豐富,骨折後移位明顯,出血較多,易引起休克。術前應輸液輸血、或配血待用,以防休克

3.對就醫較晚的病人,股骨有重疊移位但尚未癒合者,應先作骨牽引,糾正重疊移位和克服肌肉攣縮後才手術,使術中復位比較容易,並避免加重損傷

5 麻醉

腰麻或全麻。

6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傷側臀下墊高15°。

2.切口、顯露 多選用股骨前外側或外側切口

3.復位 顯露骨折後,清除血腫、肉芽、或骨痂,檢查骨折移位情況,確定復位方法。復位時助手執傷肢踝部向下牽引,另一助手在傷員頭側拉住事先置放的會陰部牽引帶作對抗牽引,術者用骨膜剝離器撬開骨折端,並使其復位。復位後,檢查股骨後側的一條粗線(股骨嵴)是否解剖復位,以防旋轉移位。

4.內固定 股骨幹是人體最長的管狀骨,髓腔圓形,內徑差異不大,骨幹僅在中段略爲向前向外彎曲。因此,中、上段的橫斷及短斜骨折,應以髓內針內固定爲首選,下段骨折應選用加壓鋼板,因爲股骨骨折股骨手術,易引起股四頭肌與股骨粘連,導致屈膝困難。髓內針和加壓鋼板術後可以不用外固定,能早期活動,有利於防止粘連。

7 中注意事項

同髓內針固定術和加壓鋼板。

8 術後處理

1.用髓內針或加壓鋼板內固定者,術後可不用外固定,只需抬高傷肢。術後24~48小時,即可在牀上鍛鍊髖、膝功能。2~3周後,可以持拐下地活動,逐漸增加傷肢負重量。

2.用其他內固定術,術後應用髖人字石膏固定,直至骨折癒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