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轉子間改向截骨術

手術 骨折不癒合、骨缺損及骨折畸形癒合手術 截骨術 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治療 股骨頸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治療 骨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ǔ gǔ zhuǎn zǐ jiān gǎi xiàng jié gǔ shù

2 英文參考

pauwels osteotomy

4 分類

骨科/骨折不癒合、骨缺損及骨折畸形癒合手術/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治療/截骨術

5 ICD編碼

78.4504

6 概述

股骨頸骨折不癒合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不足,骨折復位不準確和固定不良,骨折端仍遭受剪應力所致。手術治療的目的可概括爲矯正負重力線,消除或減少骨折端剪應力;骨折復位內固定與植骨,以增強骨的再生修復能力;或者採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各種髖關重建術,以恢復患肢負重行走功能。病人的年齡與全身情況,股骨頭的活力與股骨頸被吸收的程度,是決定手術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影像表現及相關解剖見下圖(3.7.1.2.1.2-0-1~3.7.1.2.1.2-0-3)。

股骨頸骨折不癒合用截骨術治療,其主要目的是將截骨遠端向內移,恢復負重力線和臀肌張力,消除或減少骨折端剪應力,以利骨折癒合和髖關功能重建股骨頭未發生缺血壞死股骨頸無明顯吸收骨折能夠復位者爲截骨術的主要適應證。

股骨轉子間改向截骨術是轉子間楔形截骨術的一種,其目的是使骨折面變爲水平位,和壓縮力成直角,恢復臀中肌張力,以利骨折癒合與髖關功能重建。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7.1.2.1.2-1,3.7.1.2.1.2-2)。

7 術前準備

爲使變爲穩定骨折,接受與之近於垂直的壓縮力,應通過術前繪圖來確定股骨轉子間楔形截骨角度。手術設計是通過在正位X線片上用透明紙按下述方法繪圖(圖3.7.1.2.1.2-3):沿股骨縱軸畫一垂直線爲1,沿骨折面畫一線表明其傾斜度來反映所受剪應力的大小爲2,畫一股骨縱軸相交的水平線爲3,畫線4表示Pauwels合力(R)與身體垂直力線(V)間的16°夾角,畫線4與5之夾角爲截骨角度(約45°)。

8 手術步驟

8.1 1.切口

髖關節外側切口,同股骨轉子間內移截骨術

8.2 2.截骨標記

按術前通過繪圖設計的截骨角度,先在轉子間鑽入第1根骨圓針作爲楔形截骨上界,再於楔形塊外側基底鑽入另一根骨圓針,兩骨圓針的針端在小轉子上方相交而形成預定切除的楔形骨塊(圖3.7.1.2.1.2-4)。

8.3 3.插入座鑿與截骨

在第1根鋼針上方1.5cm處插入座鑿,其深度以到達關節面下0.5cm爲宜。用銳利骨刀或電鋸將預定的楔形骨塊切除。取出座鑿,擊入預先備好的120°釘板(圖3.7.1.2.1.2-5)。

8.4 4.截骨端對合復位與固定

對合截骨面可通過外展下肢或向下旋轉座鑿進行,擰入螺絲釘將截骨斷端固定(圖3.7.1.2.1.2-6)。

8.5 5.縫合

沖洗傷口後分層縫合切口

9 中注意要點

1.錘入座鑿前宜先鑽入導針,並在其下方開一骨窗以便座鑿沿導針進入股骨頭。座鑿與釘板都必須在X線控制下錘入,避免釘端進入關節

2.成角鋼板在骨近端的入口,要距上截骨線1.5cm,以防入口下方骨外側劈裂。

3.鋼板與股骨上端外側的間隙需用松質骨填塞,小轉子截斷處最好亦置放鬆質骨。

10 術後處理

術後無需皮牽引,鼓勵病人牀上早期活動切口拆線後扶雙柺下牀,不負重行走,骨折癒合始可負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