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胡瓜

(宋《嘉》)【釋名】黃瓜。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至今因之。時珍曰∶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按∶杜寶《拾遺錄》雲∶隋大業四年避諱,改胡瓜爲黃瓜。與陳氏之說微異。今俗以《月令》王瓜生即此,誤矣。王瓜土瓜也。見草部。【集解】時珍曰∶胡瓜處處有之。正、二月下種,三月生苗引蔓。葉如冬瓜葉,亦有毛。四五月開黃花,結瓜圍二、三寸,長者至尺許,青色,皮上有如疣子,至老則黃赤色。其子與菜瓜子同。一種五月種者,霜時結瓜,白色而短,並生熟可食,兼蔬之用,糟醬不及菜瓜也。【氣味】甘,寒,有小毒。詵曰∶不可多食,動寒熱,多瘧病,積瘀熱,發疰氣,令人虛熱上逆少氣,損陰血,發瘡疥香港腳,虛腫百病。天行病後,不可食之。小兒切忌,滑中生疳蟲。不可多用醋。【主治】清熱解渴,利水道(寧原)。【附方】舊一,新六。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十餘枚,良。(《海上名方》)。水病肚脹四肢浮腫∶用胡瓜一個破開,連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至爛,空心俱食之,須臾下水也。(《千金髓》)。小兒出汗香瓜丸∶用黃連胡黃連黃柏、川大黃(煨熟)、鱉甲醋炙)、柴胡蘆薈青皮等分爲末。用大黃瓜黃色者一個,割下頭,填藥至滿,蓋定籤住,慢火煨熟,同搗爛,入面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大者五、七丸至十丸,食後新水下。(錢乙《小兒方》)。咽喉腫痛∶老黃瓜一枚去子,入消填滿,陰乾爲末。每以少許吹之。(《醫林集要》)。杖瘡腫∶六月六日,取黃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掃於瘡上,立效。(《醫林集要》)。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黃瓜一條,上開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滿,懸陰處,待消透出刮下,留點眼甚效。(《壽域神方》)。湯火傷灼∶五月五日,掐黃瓜入瓶內封,掛檐下,取水刷之,良。(《醫方摘要》)。

氣味】苦,平,有小毒。【主治】小兒閃癖,一歲用一葉,生攪汁服,得吐、下良(藏器)。

【主治】搗敷狐刺毒腫(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