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清 章虛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飢不欲食

靈樞·大惑論》帝曰∶人之善飢不嗜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消谷消谷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本經雲∶少火生氣壯火食氣。胃者,如貯食之鼎,少火在下,聚而不炎,則蒸腐水谷,以生精氣也;壯火者,炎而不聚,則反耗蝕元氣,而不能化水谷也。故如精氣偏並於脾而不輸布,則運化失度而胃火外炎,其脘中反寒,故火炎似飢,而脘寒仍不嗜食,以鼎下無火也。仲景曰∶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熱疼,飢不欲食。蓋以厥陰相火而化邪熱,由胃上衝,故使消渴心熱而似飢,其胃氣逆甚,則不欲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