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病傳篇第四十二

馬雲。篇內大氣入髒。先發於何髒。何日傳何髒。即素問病傳論之所謂病傳也。故以病傳名篇。然素問以論標本病傳爲一篇。本經病本標本。以病傳論病之所傳。分爲二篇。

導引行氣

簡案、巢源有蝦蟆行氣

喬摩

甲乙按摩。馬雲。喬、蹺同。

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

甲乙無之字。簡案、據甲乙藥下句。義尤明顯。

諸方

(止)

萬物畢者也

張雲。謂當因人所宜以施治。是衆人各有其方也。人得其一。則萬變之道可畢矣。移精變氣論曰。治之極於一。即此謂也。

HT移之過

馬雲。大抵內經謂病爲有過

其如且醒

諸本且、作日。此字誤。當改。下同。甲乙作旦亦通。

彼而服之

馬雲。果能佩而服之。則神自生。而與道俱成。

可着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

馬雲。可着於竹帛。傳之天下後世。蓋上達必由心悟。可以待其人而後行也。雖子孫亦不可傳之。猶梓匠輪輿。能使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故父不得以私諸子也。張雲。昭乎如醒。道之明也。窘乎如瞑。察之難也。着之竹帛。則澤及於人。傳之子孫。則道私於己。故不可也。

諸本作喑乎。此字誤。當改。

毛髮

志雲。毛髮折而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而入於腠理。是以正氣橫傾。

血脈傳溜

甲乙。溜、作留。志雲。傳流於血脈而入髒。則傷神。

大氣入髒腹痛下淫

馬雲。大邪入髒。而腹痛下傳。誠有易死難生者。張雲。大氣大邪之氣也。凡邪之中人。喑乎其無聲。不可得而聞也。漠乎其無形。不可得而見也。至其絕則爲折毛髮理。正氣橫傾等證。故有死無生也。

病先發於心

(止)

夏日

張雲。病發於心而得於肺。火乘金也。三日而金復乘木。故傳之肝也。五日而木復乘土。故傳之脾也。再三日而邪氣不退。其甚則死冬月夜半。水王之極也。夏月日中。火王之極也。心火畏水。故冬則死於夜半陽邪亢極。故夏則死於日中。蓋衰極亦死。盛極亦死。有所偏勝。則有所偏絕也。五行之氣。無不皆然。下文之義。皆仿此。馬雲。素問標本病傳論言病。本篇言髒。其實病即髒之病也。

病先發於肺

(止)

夏日

張雲。自肺而肝。自肝而脾。皆傳所勝也。自脾而胃。表裏相傳也。肺邪王於申酉。故冬則死於日入金氣絕於寅卯。故夏則死於日出。楊元如雲。按止言冬夏而不言春秋者。四時之氣。總屬寒暑之往來。夜半日中陰陽之分於子午也。日出日入陰陽之離於卯酉也。病傳之一三五日者。乃天之奇數。蓋五臟生於地之五行。而本於天干之所化。簡案、病傳日數。未詳本於何義。楊說難通。

病先發於肝

(止)

早食

張雲。此肝木傳土。而土邪復傳水髒也。水受傷者金勝則危。故冬畏日。入肝發病者。木衰則劇。故夏畏早食時也。馬雲。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木衰。故冬死於日入。夏之早食在卯。以木旺亦不能扶。故夏死於早食也。

病先發於脾

(止)

晏食

張雲。此土邪乘水而表裏俱相傳也。人定在亥。而土病於冬者畏之。寒水反能侮土也。晏食在巳。而脾病於夏者畏之。以戊己王鄉。而合邪爲患也。楊元如雲。膂膀胱者。膀胱附於脊背之膂筋也。是以三日而之膂膀胱。則背膂筋痛。(見標本病傳篇)小便閉人定在寅。水旺而土絕也。夏之晏食在亥。水泛而土敗也。馬雲。冬之人定在亥。以土不勝水。故冬死於人定。夏之晏食在寅。以木來克土。故夏死於晏食也。簡案、晏、玉篇晚也。淮南天文訓。日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蓋以理推之。人定在亥。晏食在戌。(見標本病傳高注)

病先發於胃

(止)

夏日

張雲。此土邪傳水。而水復傳火。故自膀胱以及於心也。標本病傳論曰。冬夜半後醜也。夏日未也。皆土王之時。故胃病逢之。氣極則敗。志雲。、音笛。日昃也。

病先發於腎

(止)

早晡

早、馬張志作晏。他本並作早。簡案、據標本病傳論作晏爲是。張雲。此水病乘火。則表裏皆相傳也。大晨、辰刻也。爲水之庫。晏晡、戌時也。土能伐水。故病發於腎者。不能出乎此也。馬雲。冬之大明在寅末。夏之晏晡以向昏。土能克水。故冬死於大晨。而夏死於晏晡也。

病先發於膀胱

(止)

下晡

張雲。此亦水火二髒。自表而裏之相傳也。冬之雞鳴在醜。陰之極也。夏之下晡在未。水所長也。膀胱水府。故其盛極衰極。皆能死。志雲。冬雞鳴。夏下晡。即上節大晨晏晡之時也。按五臟相傳。而有膀胱胃腑者。胃居中央。爲水穀之海。乃五臟之生原。太陽爲諸陽主氣也。簡案、甲乙合本篇。及標本病傳論。成篇當參考。

諸病以次相傳

(止)

乃可刺也

志雲。玉機真藏論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病之且死。心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故如是者。乃逆傳所勝。皆有死期。不可刺也。如間一髒者。乃心傳之肝。肺傳之脾。子行乘母也。間二髒者。心傳之脾。肺傳之腎。乃母行乘子。子母之氣。互相資生者也。間三髒者。心傳之腎。肺傳之心。從所不勝來者。爲微邪也。按、五臟間傳。止有間三而無間四。所謂間四髒者。以髒傳之腑。而腑復傳之於他髒。蓋腑亦可以名髒也。馬雲。難經五十三難。七傳者死。間髒者生。與此篇大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