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明 陶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風溫溼溫

風溫尺寸俱浮,素傷於風,因而傷熱,風與熱搏,即爲風溫。其外證四肢不收身熱自汗頭疼喘息,發渴昏睡,或體重不仁。慎勿發汗,汗之,則譫語煩躁,目無精彩,病在少陰厥陰二經,葳蕤湯人蔘敗毒散葛根龍膽湯小柴胡湯選用。未醒者,柴胡桂枝湯發汗已,身灼熱知母葛根湯;渴甚,栝蔞根湯。脈浮身重,汗出,漢防己湯。誤汗風溫防己黃湯溼溫,寸濡而弱,尺小而急,素傷於溼,因而中暑,溼與熱搏,即爲溼溫。其狀胸腹滿目痛壯熱妄言自汗,兩脛逆冷攣急惡寒。若發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聾,不知痛處,其身青而色變,醫殺人耳。溼溫太陰經,用白虎蒼朮湯桂枝。溼勝,則一身盡痛,發熱身黃,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五苓散茵陳臟腑虛,自利甚,理中湯術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