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甲乙經》

魏晉 皇甫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脾受病發四肢不用第六

黃帝問曰∶脾病四肢不用何也?岐伯對曰∶四肢者,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脾乃得稟。今脾病,不能爲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通,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曰∶脾不主時何也?曰∶脾者土也,土者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不獨主時。脾者土髒,常着胃上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曰∶脾與胃以募相連耳,而能故爲之津液何也?曰∶足太陰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爲之行氣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爲之行氣三陽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陽明,故爲胃行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身重骨酸不相知,太白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