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唐 蘇敬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硝石

味苦、辛,寒、大寒無毒。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療五臟十二經脈中百二十疾、暴傷寒、腹中大熱,止煩滿消渴,利小便蝕瘡。練之如膏,久服輕身。天地至神之物,能化成十二種石。一名芒硝。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隴西、西羌,採無時。螢火爲之使,惡苦蔘苦菜,畏女菀。療病亦與朴硝相似,《仙經》多用此消化諸石,今無正識別此者。頃來尋訪,猶雲與朴硝同山,所以朴硝硝石樸也,如此則非一種物。先時有人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朴硝大同小異,如握鹽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硝乃是練朴硝作之。與后皇甫說同,並未得核研其驗,須試效,當更證記爾。化硝石法,在三十六水方中。隴西屬秦州,在長安西羌中。今宕昌以此諸山有鹹土處皆有之。〔謹案〕此即芒硝是也。朴硝一名硝石樸,今練粗惡朴硝,淋取汁煎,練作芒硝,即是硝石。《本經》一名芒硝,後人更出芒硝條,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