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唐 孫思邈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宜發汗第二

大法春夏宜發汗。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澀澀一時間益佳,不欲流離。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則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凡雲∶宜發汗而無湯者,丸散亦可用,然不如湯藥也。凡脈浮者,病在外,宜發其汗。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宜發其汗。陽明病,脈浮虛者,宜發其汗。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宜發其汗。太陰病,脈浮,宜發其汗。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溺者,汗自出,澀澀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太陽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