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宋 王懷隱;陳昭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論形氣盛衰法

凡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骨方長是其盛已平。腠理始薄。榮華漸落。髮鬢斑白。氣血平減。而不搖動。故好坐。五十歲。肝氣衰。肝葉始薄。膽汁減少。目則不明。六十歲。心氣衰。喜多悲憂。血氣懈惰。故多臥。七十歲。脾氣衰。膚肉枯槁。飲食減少。八十歲。肺氣衰。魄魂始離。其言多誤。九十歲。腎氣焦竭。根本萎枯。經脈空虛。是以不聽。百歲五臟俱絕。神氣不守。魂魄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又有不盡天壽。未滿百年而終者。皆由臟腑不堅。肌肉不實。數中風邪。氣血不通。真邪相攻。根葉相亂。是以不壽而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