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宋 王懷隱;陳昭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口齒論

夫口齒者。爲腑臟之門戶。呼吸之機關。納滋味以充胃腸。通津液以潤經脈。故口爲脾之應候。齒作骨之榮華。在乎一身實爲大要。是以黃庭經雲。口爲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滋蔓既深。損朽尤甚。又經曰。脣爲飛門。齒爲戶門。宜發五音。摧伏諸般。凡爲病起。因口所成。含惡風咽津。益痰而在膈。使心胸壅滯。毒氣攻蒸。久而燻之。焉得不損。究其病本。實有多般。且疳者。其齒齦。虛軟而無膿血。又曰者。其齒齦。觸着即膿血出。又口疳。其齦不觸。自然膿血出。又風疳者。其齒齦。上齦齒上。有小孔形如蜂窩之狀。又齒疳。其齒骨脆爛。又齒齦。脣口忽變白色或作青黑色者。是急疳之狀也。死不過旬日。宜急治之。先看脣頰裏。有紫赤或青黑脈處。即須針去惡血。不然烙之亦好。附齒有黃黑色物。似爛骨之狀者。各爲齒狀。凡治齒者。先看有此物。即須用疳刀掠去之。附齒有物如蟬翼。或如雞子膜。或如絲纏着齒根。亦須用疳刀掠去之。不爾。則齒齦永不附着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