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上編外治法分類:胸背部[1]胸骨,即□骭骨,乃胸脅骨之統名也: <1>一名膺骨,一名臆骨,俗名胸膛。 <2>其兩側自腋而下,至肋骨之盡處,統名曰脅。 <3>脅下小肋骨曰季脅,俗名軟肋。 <4>肋者,單條骨之謂也,統脅肋之總,又名曰胠。 [2]凡胸骨被物從前面撞打跌僕者重,從後面撞僕者輕。 <1>輕者先按證用手法治之 <2>再內服正骨紫金丹 <3>外用面麩和定痛散灸熨之 <4>或以海桐皮湯洗之,貼萬靈膏即能獲效。 [3]若內血瘀聚腫痛,傴僂難仰者: <1>早晨以清上瘀血湯、消下破血湯,分上膈、下膈以治之。 <2>晚服疏血丸。 [4]有受傷日久,胸骨高起,肌肉削瘦,內有邪熱瘀血,痞氣膨悶,睛藍 體倦,痰喘咳嗽者,宜加減紫金丹,以消熱化痰,理氣健脾,潤肌定 喘。 [5]若傷重者,內幹胸中,必通心、肺兩髒,其人氣亂昏迷,閉目,嘔吐 血水,呃逆戰慄者,則危在旦夕,不可醫治矣。 [6]若兩側撅肋諸骨被傷者: <1>則相其輕重以分別治之 <2>凡胸脅諸傷輕者,如黎桐丸、三黃寶蠟丸等藥,皆所必需,宜酌用 之。按、方劑:[1]清上瘀血湯 治上膈被傷者 羌活 獨活 連翹 桔梗 枳殼 赤芍 當歸(酒洗) 山梔子 黃芩 甘草 川芎 桃仁 紅花 蘇木 川大黃 生地黃 水煎,加老酒童便和服。 [2]消下破血湯 治下膈被傷者。 柴胡 川芎 川大黃 赤芍藥 當歸 梔子 五靈脂 木通 枳實(炒) 紅花 赤牛膝 澤蘭葉 蘇木 生地黃 黃芩 桃仁 水煎,加老酒童便和服。 [3]加減紫金丹 白茯苓 蒼朮(米泔浸,炒)各二兩 當歸 熟地黃 白芍藥(炒) 陳皮各四兩 肉蓯蓉(酒洗去鱗甲)一兩 丁香一錢 紅花五錢 瓜兒血竭三錢 乳香(去油)三錢 沒藥(去油)三錢 共爲細末,煉蜜爲丸,彈子大,用黃酒送下。 [4]黎桐丸 治跌打損傷,瘀血奔心,昏暈不省,及一切無名腫毒,昏困欲死等證 京牛黃 冰片 麝香各二錢五 阿魏 雄黃各一兩 川大黃 兒茶 天竺黃 三七 瓜兒血竭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二兩 藤黃(隔湯煮十數次,去浮沫,用山羊血五錢拌曬。如無山羊血,以 子羊血代之)二兩 以上十三味,共爲細末,將藤黃化開爲丸,如芡實大,若干,稍加白 蜜,外用蠟皮封固。內服用無灰酒送下,外敷用茶滷磨塗,忌一切生 冷發物。 [5]三黃寶蠟丸 專治一切跌打損傷及破傷風,並傷力成癆,女人產後惡露不盡,致生 怪證,瘀血奔心,痰迷心竅,危在旦夕。重者一錢,輕者三分,用無 灰酒送下,立刻全生。如被鳥槍打傷,鉛子在內,危在傾刻,服一錢 ,喫酒數杯,睡一時,汗出即愈。如外敷,將香油熱化少許,雞翎掃 患處。服藥後忌涼水、生冷、燒酒三日,如不忌此酒,則藥無功。 天竺黃三兩 雄黃二兩 劉寄奴 紅芽大戟(去骨) 騏驎竭各三兩 歸尾一兩五錢 硃砂兒茶各一兩 淨乳香(去油)三錢 琥珀 輕粉 水銀(同輕粉研不見星) 麝香各三錢 以上各稱足分兩,各研爲細末,如無真天竺黃,以真膽星三兩代之, 再用好黃蠟二十四兩,煉淨,滾湯坐定,將藥投入,不住手攪勻,取 出裝磁罐內備用。 [6]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 [7]萬靈膏、定痛散:俱見囟骨傷 [8]疏血丸:見凌雲骨傷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