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摘粹》

清 慶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黃膽(黃汗附)

黃膽者,已食如飢,但欲安臥,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黃是也。其證或傷於飲食,或傷於酒色,病因雖不同,而要總由於陽衰而土溼,溼在上者,陽鬱而爲溼熱,溼在下者,陰鬱而爲溼寒。如乙木下陷,而陽遏於陰分,亦化爲溼熱。甲木上逆,而陰旺於陽分,亦化爲溼寒,此陽黃陰黃所由分也。其表在經絡者,宜散之於汗孔。其裏在膀胱者,宜泄之於水道。其高在上脘者,宜湧吐其敗濁。其低在下脘者,宜推蕩其陳宿。酌其溫涼寒熱,四路滌清,則治黃膽無餘蘊矣。如陰黃脾虛不運者,以小建中湯主之。如陰黃腎虛不化者,以真武湯主之。如陽黃谷疸腹滿尿澀者,以甘草茵陳湯主之。如陽黃發汗以利水者,以茵陳五苓散主之。如陽黃宜去熱以利水者,以豬苓湯茵陳主之。如陽黃酒疸,心中懊,熱疼噁心欲吐者,以梔子大黃湯主之。如陽黃屬色疸,日晡發熱惡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熱腹脹滿,身黃額黑者,以元滑苓甘散主之。如陽黃內有瘀熱宜下者,以大承氣湯厚朴梔子茵陳主之,如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出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以汗出浴水,水從毛孔入得之,此名黃汗,以黃桂枝芍藥苦酒湯主之。如身疼痛煩躁小便不利者,以桂枝黃湯主之。

小建中湯

(方見咳嗽)加茵陳水煎大半杯,溫服

真武湯

(方見痰飲)加茵陳水煎大半杯,溫服

甘草茵陳湯

茵陳(三錢)梔子(三錢)大黃(三錢)甘草(二錢)水煎大半杯,熱服。服後小便當利,尿如皁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茵陳五苓散

桂枝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等分爲散,每用五錢,調茵陳蒿末一兩,空腹米飲和服一湯匙,日三服,多飲熱湯取汗。

豬苓湯

(方見瘟疫

梔子大黃湯

梔子(三錢)香豉(三錢)大黃(三錢)枳實(三錢)水煎一懷,熱分三服。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滑石甘草茯苓等分爲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日三服。服後病大小便去,尿黃糞黑是其候也。

大承氣湯

(方見溫證)

桂枝芍藥苦酒湯

黃(五錢)芍藥(三錢)桂枝(三錢)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溫服。當心煩,至六七日乃解。

桂枝黃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生薑(三錢)甘草(二錢炙)黃(三錢)大棗(四枚)水三杯,煮八分,溫服。須臾啜熱粥一杯餘,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