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發熱

傷寒發熱者。謂怫怫然發於皮膚之間。然而散者是也。與潮熱寒熱若同而異。與煩躁相於發所謂翕翕發熱者。明其熱在外也。故與桂枝湯發汗以散之。所謂蒸蒸發熱者。明其熱在內也。故與調胃承氣湯攻下以滌之。其發熱屬表者。即風邪客於皮膚陽氣怫鬱所致也。其發熱屬而而罷。邪外達於其在半陽也。無附子細辛熱也。經爲汗衰。狂言不能食者。此名陰陽交。交者死也。此亦忌發熱也。詎可與尋常發熱一概而論耶。醫者活人書雲。發熱惡寒者。屬太陽也。太陽病。必發熱惡寒。蓋太陽主氣。以溫皮膚分肉惡寒溫湯微承氣仲景雲。太陽證。汗後不惡寒惡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宜調胃承氣湯太陽病。三日。發熱小柴胡湯主之。不可發汗發汗譫語。病患不渴。外有微熱者。小柴胡湯桂枝主之。此身熱不已。身熱相搏下之。也。抵陰證發熱熱在不消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