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暴渴

(附論)夫暴渴。緣熱甚腠理開。汗大泄而津液少。故暴渴而引飲。小便利者。不能爲害。若三焦不和。心肺壅熱。胃中乾燥。渴而小便不利者。須防變飲證。不可不察。喜渴者、由心熱也。心主汗。汗出多。則腎中虛燥。故令渴也。凡夏月渴而汗出多。則小便少。冬月不汗。故小便多。此皆是平人之候。故渴名曰暴渴也。

蘆根散

(出聖惠方

治暴渴飲水多。或乾嘔

蘆根(一兩半銼)人蔘(半兩去蘆頭)百合(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桑根白皮(三分銼)黃(三分銼)赤茯苓(三分)黃芩(三分)葛根(三分炙微赤銼)上爲散。每服四錢。

地骨皮湯

(出聖惠方

脾虛熱暴渴不已。

地骨皮栝蔞根黃連(去須)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各一兩)茯神(去木)遠志(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蘆根湯

(出聖惠方

治暴渴煩熱

蘆根(銼)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地骨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三分)白茅根(銼)石膏(碎各二兩)人蔘(三分)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一棗

桑根白皮湯

(出聖濟總錄

治暴渴飲水不止。頭面浮虛

桑根皮(銼)麥門冬去心焙)石膏(碎各二兩)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栝蔞根(各一兩半)梔子仁(半兩)土瓜根(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栝蔞根散

(出聖惠方

治暴渴心神煩悶。體熱食少。

栝蔞根(一兩)蘆根(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知母(一兩)人蔘(一兩去蘆頭)地骨皮(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小麥半合。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茯苓湯

(出聖濟總錄

治心脾壅滯。暴渴引飲。

赤茯苓(去黑皮)澤瀉白朮黃連(去須)桂心(去粗皮)甘草(炙銼各一兩)大黃(生用

地骨皮湯

(出聖濟總錄

治暴渴。

地骨皮栝蔞根(各一兩半)黃連土瓜根麥門冬去心焙)車前子(各一兩)知母(焙半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地黃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連散

(出聖濟總錄

治心脾壅熱。暴渴飲水。

黃連葛根(銼炒四兩半)大黃(炒銼半兩)枇杷葉(拭去毛炙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上搗羅爲散。每服二錢。溫水調下。不時服。

黃湯

(出聖惠方

治暴渴飲水過多。煩渴不止。

黃(銼)栝蔞根(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爲末。煎竹葉湯調下。

枳實湯

(出聖濟總錄

內熱暴渴不止。

枳實(去瓤麩炒茯神(去木)葛根(銼)石膏(各二兩半)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

麥門冬湯

(出聖濟總錄

治暴渴。煩躁飲水。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知母(焙三兩)凝水石(一兩半)青竹茹(如雞子二塊碎切)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烏梅散

(出聖濟總錄

治虛躁暴渴。

烏梅肉(焙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生乾地黃(焙三兩)甘草(炙一兩)上爲散。每服二錢。溫熟水調下。不拘時。

柴胡散

(出聖惠方

治暴渴心煩。口舌幹燥。

柴胡(去苗)烏梅肉(炒各二兩)甘草(炙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上咀。每服

黃連散

(出聖惠方

治暴渴心神煩悶。口舌幹燥。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蘆根(三兩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黃連(一兩去須)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赤茯苓散

(出聖惠方

治胸膈氣壅滯。暴渴不止。

赤茯苓(一兩)訶黎勒皮(三分)龍腦(一錢細研)人蔘(三分去蘆頭)上爲散。入龍腦研令勻。不拘時候。以粥飲下一錢。

烏梅湯

(出聖惠方

治暴渴。心神煩悶。口舌幹燥。

烏梅肉(七枚微炒)生薑(一分搗碎)白沙糖(三分)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滓分三服。食後溫服

酥蜜煎

(出聖惠方

治暴渴。除煩熱

酥(五合白蜜(五兩)川芒硝(二兩)上件藥於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瓷器中。不計時候。服半匙咽津

秦艽湯

(出聖惠方

治暴渴。咽燥口乾引飲。

秦艽(去苗土二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一方生薑半分煎。

治胸膈氣壅滯。暴渴不止。

蘿蔔(二枚)上取大者搗爛取汁。入蜜二合生薑半兩取汁一兩和勻。渴即少飲之。

麥門冬散

(一名蘆根湯

治暴渴煩熱不退。少得眠臥。

治大渴熱中暴疾。

(出本草邪蒿上煮令熟。和醬醋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