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脈痔

(附論)夫脈痔者。臟腑蘊積。風熱不得宣通也。風熱之氣,乘虛流注下部。故肛邊生瘡癢痛出血也。蓋實爲痛虛爲癢。今溼熱乘虛下攻。肛邊。肛癢且疼。又脈者血之府。得熱則妄行。故血乃出也。

治痔腸疾。風毒攻注肛邊。癢痛不止。

(出聖惠方楸葉(三十枚)柳枝(銼二合枳殼(一兩)蛇牀子(一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薏苡(半蒡根(半兩)甘草(一兩蘸湯。乘熱熨痔上。

槐皮膏

脈痔。下部癢痛成瘡。塗方。

露蜂房丸

(出聖惠方

治痔疾肛邊癢痛。發歇不止。

露蜂房(一兩微炙)薏苡根(一兩)卷柏(一兩微炙)威靈仙(一兩)枳殼(二兩麩炒炙令煉蜜丸梧桐子

槐莢煎丸

(出聖濟總錄

脈痔。生瘡下血疼痛

槐莢(一斤洗淨並子爛研入水半升同研捩取汁)黃(銼)白蜜(二兩與同熬槐莢成膏)枳莢子(炮去皮各三百下。丸梧

枳殼散

(出聖惠方

治痔疾。下部腫。癢痛不止。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槐子(二兩麩炒令香)防風(一兩去蘆頭)羌活(一兩)黃(於食前。粥飲調下

蛇牀散

(出聖惠方

治痔疾。大腸久積風毒。下部癢痛不歇。似有蟲咬。

蛇牀子蓄黃(銼)苦蔘(銼)白桐葉附子(炮裂去皮以上各一兩)上爲細末。食

桑木耳散

(出聖惠方

治痔疾癢痛。

木耳(一兩微炙)槐木耳(一兩微炙)羌活(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一

大聖散

(出聖濟總錄

脈痔下血大腸腫癢。

枳殼(十四枚)胡桃(十枚)荊芥穗木賊(各炒一兩)延胡索(半兩)上將枳殼胡桃同入匕。米飲調下

姜附湯

(出聖濟總錄

脈痔有蟲者時或癢痛。下血不止。

生薑艾葉(各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生地黃(一兩半)上

薏苡散

(出聖惠方

治痔疾久不瘥。肛邊癢痛不止。

薏苡根(二兩)獨活(二兩)枳實(二兩麩炒微黃)莽草(一兩微炙)豬後懸蹄甲(二兩炙

皂莢刺丸

(出聖惠方

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

皂莢刺(二錢燒令煙盡)臭樗皮(一兩微炙)防風(二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大。每於

阿膠湯

(出聖濟總錄

脈痔。下部腫疼。生瘡血出。

阿膠(炒)艾葉當歸(切焙)青葙子(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

燻痔湯

(出聖濟總錄

脈痔生瘡。癢痛。下部如蟲齧。亦治腸痔

苦桃皮李皮蓄苦蔘(各一兩)上銼碎。以水六升,煎至四升。去滓。乘熱燻洗。冷

樗根散

(出聖濟總錄

脈痔。下部癢疼不止。

樗根(洗切)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兩)皂莢子(取仁炒二兩)上爲細末。每服二錢匕。溫米

大豆帛方

(出聖惠方

脈痔。下部癢疼。四沿腫起出血。拓痔。

大豆(三升)甘草(一兩)槐白皮(三兩)上除豆外。細銼。先以水一斗。入豆煎至二升。次。

荊芥散

(出三因方

痔漏下血

荊芥穗槐花(炒焦各一兩)石菖蒲(一兩半)上爲末。米飲調下二錢。食前服。日二次。

救急熨方

(出聖惠方

治痔疾肛門邊腫硬。癢痛不可忍。

芫花(三兩)風化石(三兩)皁突內黑煤(二兩)上件藥搗羅爲末。分作二分。於銚子內點

露蜂房散

(出聖濟總錄

脈痔。下部如蟲齧。納下部。

露蜂房生螺靨(各一兩)上燒灰。細研爲末。以帛裹二錢匕。納下部中。日晚再易。

烏連湯

血痔下血不止。量冷熱加減法。

黃連(去須)烏頭(炮去皮尖各等分)上爲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不可忍。(出肘後方)胡粉(半兩)水銀(半兩)上件藥以棗瓤和研。令星盡。捏蓮子大。以綿裹。夜臥時用。

殺蟲

(出肘後方)

血痔。肛邊生瘡癢疼。

獺肝燒灰細研。空心米飲送下二錢匕。日晚再服。

槐白皮湯

(出肘後方)

脈痔有蟲。下膿血不止。

槐白皮二斤。細銼。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一斗。去滓入盆坐燻。冷即再熱。蟲當隨便利自出。更搗槐白皮末。綿裹一錢。納下部中。一方用槐白皮。一日一燻洗。根據法。

桃葉燻洗方

脈痔。下部如蟲齧。

桃葉一稱搗研蒸熟。納小口器中。有覆燻之蟲即出。

滌痔散

(出聖惠方

脈痔。下部如蟲齧。癢痛出血。並脫肛

白礬半兩。取小便三升。入礬末乘熱洗之。以鵝毛拂上。一日減。三日除根。終身不作。

皮散

(出肘後方)

脈痔。下部中如蟲齧。敷痔。

用皮燒灰爲末。每用少許,生油調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