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從高墜下(附論)

黃帝曰。中風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積於脅則傷肝。又中風及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又頭痛不可取於者。有所擊墮。惡血留滯於內。傷痛未已。可刺則不可遠取之也。夫從高墮下。惡血留於內。不分十二經絡。聖人俱作風中肝經。留於脅下。以中風療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惡血歸於肝。不問何經之傷。必留於脅下。蓋肝主血故也。痛甚則必有自汗。但人有汗出皆爲風證。諸痛皆屬於肝經。況敗血凝結。從其所屬。入於肝也。從高墜下。逆其上之血氣。非肝而何。傷寒無汗。既自汗必是風化也。以破血通經藥治之。夫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經屬於厥陰少陽。宜以柴胡爲引用爲君。以當歸血脈。又急者痛也。甘草緩其急。亦能生新血。陽生陰長故也。爲臣。穿山甲、栝蔞根、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爲之佐。大黃酒制。以盪滌敗血爲之使。氣味相合。使血氣各有所歸。痛自去矣。

蒲黃散

(出聖惠方

治從高墜下。落馬墜車。輾着。腕損、骨碎筋傷內損

惡血攻心悶絕。坐臥不安。宜先須按摩。排正筋骨。先服此藥。止痛散血。

蒲黃(一兩)當歸(三分)桂心(三分)延胡索(一兩)芎(三分)赤芍藥(一兩)子(三分)沒藥(一兩)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栗子(二兩去殼陰乾)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蕓薹子(一兩)上搗羅爲散。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不拘時候。頻服

沒藥散

(出聖濟總錄

治墜墮。損傷筋骨皮肉。發熱疼痛

沒藥(研)澤瀉當歸(切焙)桂(去粗皮)檳榔(銼)甘草(炙銼)白芷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附子炮製去皮臍)芎(各一兩)上爲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鎮心散

(出聖惠方

治因傷折後。驚悸、心神煩悶。宜服。定魂魄

虎睛(一對用生者血浸一宿漉去陰乾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細研)茯神遠志去心人蔘去蘆頭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羚羊角屑(各一兩)硃砂(二兩細研水飛過)上爲末。用棗肉入煉蜜同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於食後。並夜臥時。以茯神湯下三十丸。

續斷散

(出聖濟總錄

治從高墜下。傷損筋骨。發熱腫痛。

續斷(銼)生乾地黃(焙)當歸(切焙)芎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各一兩)澤蘭葉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甘草(炙銼各半兩)上爲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破血散痛湯治從高損傷墜馬。惡血流於脅下。痛甚不能轉側。妨其飲食。

羌活防風中桂(各一錢)柴胡胡翹(各二錢)當歸梢(二錢)麝香(少許另研)蘇子(一錢半一方無)水蛭(炒去煙盡另研)上分爲二服。每服酒二大盞。水一盞。除水蛭麝香外。另研如泥。煎餘藥根據一大盞。去滓。上火令稍熱。調二味急服之。

乾地黃散治從高墮下。傷損疼痛

乾地黃(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川大黃(半兩)續斷(半兩)桂心(一兩)琥珀(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瓤)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上爲細散。溫酒調下一錢。不拘時候。

芎散治從高墜下。車馬諸傷。折疼痛不可忍。

延胡索桂肉(去粗皮)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生乾地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澤瀉(半兩)虎脛骨(二兩塗酥炙黃)當歸(二兩銼微炒)上爲細末。溫酒調下二錢。不拘時候。

大膠艾湯治男子傷絕。或從高墜下傷五臟。微者吐唾血。及金瘡傷經者。

阿膠艾葉甘草當歸芎(各一兩)乾薑(一兩)乾地黃芍藥(各三兩)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烊分服。羸人分三服。兼治婦人產後崩傷。下血過多。虛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

復元活血湯治從高墜下。惡血流於脅下。及疼痛不可忍。

柴胡(五錢)當歸(二錢)甘草穿山甲(炮)紅花栝蔞根大黃(醋浸一兩)桃仁(去皮尖五十個)上桃仁研爛。餘藥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盞半。酒半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以利爲度。得利後痛或不盡。服乳香神應散

接骨丹治從高墜墮。傷折疼痛

當歸(切焙二兩)甘草(銼炒三兩)桂(去粗皮一兩半)沒藥(另研)乳香(另研各半兩)澤蘭(一兩)自然銅(火燒紅淬七次一兩研)上爲細末。入研藥令勻。水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日進三服。

牽牛子散治從高墜下傷折。有瘀血不散。脅肋疼痛

牽牛子當歸(切焙各一兩)檳榔(銼)桂(去粗皮)木香(炮各半兩)郁李仁(酒浸去皮細研)青橘皮(湯浸去皮白各一兩)上爲散和勻。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取瘀血盡爲效。以敗龜膏貼。

附子散治從高墜下。落馬車碾。一切傷折理血止痛。

附子炮製去皮臍)沒藥蒲黃當歸薑黃赤芍藥(以上各一兩)上爲細散。溫酒調下二錢。不拘時候。

接骨草散治從高墜下。損骨折筋傷

接骨草巴戟(各三兩)紫葛根(銼)石斛(去根銼)丁香續斷阿魏(面裹煨面熟爲度以上各一兩)上爲細末。溫酒調下二錢。不拘時。

沒藥膏治從高墜下。傷損筋骨。打破皮肉。疼痛

沒藥當歸(銼微炒)麒麟竭蒲黃牡丹骨碎補橘仁(微炒各一兩)上爲細末。以溫酒調下二錢。不拘時候。

葵根散治從高墜墮損。車碾馬墜。筋骨蹉跌。甚者大小腸不通。皆被瘀血衛氣

不和。致令不通。

葵根(一兩)木通瞿麥大黃(銼碎微炒各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鹿蔥葉並根(一兩)上搗。粗羅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酒調下。滑石末一錢。

桃仁湯治從高墮下。落大木車馬間。胸腹中有血。不得氣息者。

桃仁(四十枚)大棗(二十枚)大黃硝石甘草(各一兩)蒲黃(一兩半)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絞去滓。適寒溫盡服之。當下。下不止。漬麻汁一杯。飲之即止。

乳香神應散治從高墜下。疼痛不可忍。及腹中疼痛者。

乳香沒藥黑豆桑白皮獨頭栗子黃(以上各一兩)破故紙(炒三兩)上爲末。每服五錢。醋一盞。沙石器內煎至六分。入麝香少許。溫服

巴戟湯治從高墜下。及打撲內損。昏冒嗜睡。此謂血閉。及臟腑不通。

巴戟去心半兩)當歸地黃芍藥川芎(各一兩)大黃(半兩)上爲粗末。水煎服。以利爲度。

桃仁散治從高墮下。傷損腹中。瘀血疼痛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生研細)當歸(一分搗末)牽牛子(半兩生搗末)琥珀末(一分)膩粉(一分)上研令勻。分爲三服。生地黃二兩。生薑一兩。切細。炒令紫色。入小便一小盞。酒一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空心調下一服。當取下惡血疼痛立定。

蕓薹散治從高墜下墮損。惡血骨節間疼痛

荊芥藕節(各二兩陰乾)淨蕓薹子馬齒莧陰乾)川芒硝(各一兩)上爲細末。用蘇枋木半兩。酒一大盞。煎至七分。調下二錢。不拘時候。

敗龜膏

(一名靈龜膏)

治從高墜下傷折。有瘀血不散。脅肋疼痛

敗龜(酒浸炙二兩半)大黃(生銼一兩)木鱉子(去殼研二兩)當歸(切焙一兩)桂(去粗皮二兩)上爲末。好酒一升。煎至半升。住火。候酒稍冷。入藥末半兩。以柳木不住手攪成膏。以油單紙上攤。貼傷損痛處。立瘥。

阿膠湯治從高墮下傷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崩中皆主之。

阿膠艾葉乾薑(各二兩)芍藥(三兩)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稍和。分二服。羸人分三服。兼治女人產後崩傷。下血過多。噓喘。腹中絞痛下血不止者。服之悉愈。

蒲黃散治因墜墮內損。血結不行。

蒲黃當歸(切焙)赤芍藥(銼)桂(去粗皮各一兩)上爲細末。每用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接骨散

(一名神授散

治從高墜下。墜馬傷折骨碎。痛不可忍。接骨續筋。

止痛活血。

奪命散治金瘡打損。及從高墜下。木石所壓。內損瘀血。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

氣絕欲死。

大黃黑牽牛皮(各二兩)水蛭(鍛石慢火炒令焦黃色半兩)上爲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如人行四五里。再用熱酒調牽牛末二錢催之。須臟腑轉下惡血。成塊成片。其惡血盡。即愈。

當歸湯治從高墜墮。傷損肢體。發熱疼痛

當歸(切焙四兩)大黃(生銼二兩)生乾地黃(焙五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立瘥。

蘇合香丸治從高墜下。挾驚悸。血氣錯亂。昏迷不省。急服大效。

(方見屍疰傳屍復連類)(案原方∶蘇合香油一兩。安息香二兩。麝香研。白檀香。香附子。訶黎勒。青木香丁香沉香硃砂。烏犀。白朮蓽茇各二兩。龍腦薰陸香各一兩。上除研藥外。餘並細末拌停。用安息香膏。並煉蜜和成劑。每一丸雞頭子大。沸湯化下)

沒藥散治被重物壓笮。傷筋力。疼痛。血不散。

沒藥脛骨(塗酥炙黃)當歸(銼微炒)延胡索(各二兩)補骨脂白芷乾地黃(微炒)川大黃(微炒)獨頭栗子黃(幹者各一兩)上爲細末。不拘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蕓薹子散治壓笮傷損筋骨。或墜墮內損瘀血攻心。腹脹滿悶亂。下惡血

蕓薹子沒藥蒲黃膩粉(各一分)水蛭(七枚炒令微黃)生薑汁一合)酒(二合生地黃汁(四合)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上除汁藥外爲細末。研入膩粉令勻。先將地黃生薑等汁。及酒同煎三兩沸。調藥散二錢。空心服之。當轉下惡血疼痛立止。

桃仁散治被壓笮損。瘀血在腹中。痛不散。心胸短氣大小便不通。

荊芥(半兩)大黃(生用)蒲黃(各二兩)芎木通當歸桂(各一兩)桃仁(四十枚湯浸去皮尖麩炒)上爲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不拘時候。微利爲度。

又方

(出聖惠方

治壓笮傷損筋骨。或墜墮內損瘀血攻心。腹脹滿悶亂。下

惡血

水蛭(七枚炒令微黃)砂(三分)膩粉(二分研入)虻蟲(七枚去翅足炒微黃)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竈突墨(半兩)上爲細末。不拘時候。以溫酒調二錢。

又方

(出肘後方)

治被笮。墜墮丹紅。車碾馬踏。牛觸胸腹破陷。四肢擢折。

氣悶欲死。

烏雞一隻。合毛杵一千二百杵。好苦酒一升。相和得所。以新布拓病上。取藥塗布。以幹易。覺寒振欲吐。不可輒去藥。須臾覆上一隻。少則再作。並以地黃酒佳。

荊芥散

(出聖濟總錄

治墜墮損。煩悶。

蒲黃散

(出千金方

治從高墜下。有瘀血

蒲黃(八兩)附子(一兩)上爲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增之。以意消息

導滯散

(出聖惠方

治傷重物壓笮。或從高墜下。作熱五內。吐血不禁。或瘀

血在內。胸腹脹。喘粗氣短崩中方。

當歸大黃(或加桃仁蘇木芒硝亦可如大便實可加大黃半兩另後下)上等分。炒爲末。溫酒調下。每服二錢。不拘時候。或咀。水酒各一盞。煎一盞。空心服。

雞鳴散

(出醫方大成

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瘀血凝積。氣絕

欲死。並久積瘀血煩躁疼痛。叫呼不得。並以此藥利去瘀血即愈。推陳致新。治折傷

神效。

大黃(一兩蒸)杏仁三七個去皮尖)紅花(一分)當歸(二錢)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碗。濾去滓。雞鳴時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之。

麝香散

(一名接骨散肘後方)

治從高墜下。及打撲傷損

麝香水蛭(各一兩)上用水蛭銼碎。炒煙出。研爲末。入麝香再研勻。每服酒調一錢。當下蓄血。未效再服。又治折傷。用水蛭熱酒調下一錢。須知。痛更進一服。痛止。便將折骨藥封。直至平安方去。

地黃糟裹方

(出聖濟總錄

治墜墮撲損。筋肉疼痛瘀血凝滯。腫熱不消。

生地黃(洗切細杵)酒糟(各一斤)上拌和令勻。隨腫處用藥逐旋以大碗盛。甑上蒸熱。用布絹之類裹腫處。日一易。

桃仁散

(出聖濟總錄

療從高墜下傷內。血在腹聚不出。療下血方。

取好大黃(二兩)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及雙仁者)上搗。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爲三服。去血後。作地黃酒服。隨能服多少益。血過百日。成微堅者。不可復下之。虛極殺人也。或用酒一碗煎。去滓服之。

治從高墜下。或打撲傷損。腰脅心痛

(出危氏方)用木香調氣散。加紅曲末少許。童子小便同酒調。空心熱服。如無曲。酒亦可。

破血。從高墜下。損瘀在腹。刺痛

(出本草)以蒲席、亦可常用此蒲合臥破敗者良。取蒲黃赤芍藥當歸大黃朴硝煎服。(一方蒲席燒灰二錢酒服)

橘子酒

(出聖濟總錄

治墜墮打撲。閃肭腰痛惡血蓄瘀。痛不可屈伸。

橘子炒。去皮研細。每服二錢。酒調。未止再作。或用豬腰子一隻。去筋膜。破開入藥。用蔥同茴香、鹽、溼紙裹。煨熟細嚼。溫酒下。一方治氣滯腰痛橘核炒香研。酒濾去滓。下青木香丸。一方橘核大蒜內。溼紙裹煨令香熟。酒喫一半盞研爛。入少炒麪爲丸。用蒜白炒。酒吞下。俱治風氣腰痛。及閃肭腰痛

豆汁方療足痛。從高墜下。瘀血攻心。面青氣短欲死。

又用大豆或小豆令熟。飲汁數升。和酒服之。一方以大豆五升。水一升。煮二升。去豆服令盡。黑豆炒熟。水煎服。更加芎、歸、芍藥酒煎更妙。

又方

(出朱氏集驗方

治墮墜折。瘀血留心。鼻衄吐血

生地黃取汁。服一升。或二升尤佳。一方用米醋調敷瘡上。

又方

(出本草

治從高墜下。瘀血脹心。面青短氣者。

烏鴉翅羽二七枚燒末。酒和服。如吐血即見效。如左翅羽尤佳。

又方

(出聖惠方

療從高墜下。若爲重物所頓笮。得瘀血

用豉三升。沸湯二升漬之。食頃。絞去渣。內蒲三合投中。攪調頓服之。不過三四服。神良。

雞鳴散

(出三因方

治墜墮死。兼打撲悶絕者。

急以手袖其口鼻一食頃。復開。先與熱小便服。若覺氣絕不能言。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或以酒小便服。火傷、冷小便灌之。皆能起死。甚驗。

爲重物所頓笮欲死。

(出十便良方)以半夏大豆者爲末。內鼻孔中。此五絕俱療。五絕、一曰溺絕。二曰牆壁所笮絕。三曰壓絕。四曰自縊絕。五曰產蓐絕。並可用。納鼻孔立活。雖經一日。而心溫者。亦可救。

竹皮湯

(出十便良方

治爲兵杖所加。木石所笮。血在胸及脅中。痛不得氣

青竹(刮取茹)亂髮(各如雞子大二枚)上放炭火炙焦燥。合搗篩。以酒一升。煮三沸上。一服盡之。三服愈。

治從高墜下。傷損筋骨。疼痛。叫喚不得。瘀血着在內。

(出本草)以鼠屎燒令末。以豬脂和敷痛上。急裹。不過半日乃止。

苦杖散

(出保命集方)

治從高墜下。涎潮昏睡。此驚恐並也。

以苦杖不以多少爲細末。熱酒調下。如產後瘀血不散。或聚血。皆治之。

療壓撲損傷

(出本草)搗核桃肉和酒溫。頓服便瘥。

治人忽墜破損傷

(出本草)以冷水噴之令身噤。腸自入也。

治墜撲內損。散敗止痛。及惡瘡發背等。

(出本草)以重陽日收取茄子百枚。去蒂。四破切之。硝石十二兩。碎搗。以不津瓶器。大小約可盛內茄子者。於器中先鋪茄子一重。乃下硝石一重覆之。如此令盡。然後以紙數重密封之。安置淨處。上下以新磚墊覆。令得地氣不犯地氣。至有五月後。取出。去紙兩重。日中曝之。逐日如此。至二三月度已爛。即開瓶傾出。濾出渣。別入新器中。以薄紙蓋頭又曝。直成膏乃可用。內損酒調半匙。空心飲之。惡血散則痛止而愈矣。諸瘡腫亦先飲酒半匙。又用膏於瘡面塗之。當覺冷如冰雪。瘡幹便瘥。其有根本在膚腠者。亦可內消。若痛久乾硬。即以飯飲之物塗之。

整骨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從高墜下。筋骨斷折。內外俱損。疼痛難忍。不問

輕重。並皆治之。

白礬(一十二兩飛過)黃蠟(六兩)黃丹密陀僧(別研)自然銅(別研爲末以上三味各四兩)乳香(另研)硃砂沒藥(別研以上三味各一兩)豬脂(一十二兩臘月者)上件用銀石器或新鍋。內先下豬脂熬成汁。去筋膜滓。次下蠟候熔。退火候稍冷。方下密陀僧、黃丹、自然銅末。添慢火熬。以柳木篦子攪。候滴下水不散爲度。抬下銅子於冷地上。入硃砂乳香沒藥白礬。更以篦子攪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熱蔥酒送下。(蔥白切如絲於熱酒中。以盞合少時。勿出寒)如昏困不能咽藥者。即用蔥酒化開灌下。仍將二十三丸切開。於紙下以火炙之。如不化入油少許。隨所傷大小攤成藥靨。恐此藥不粘。以雲母膏塗靨周遭貼之。良久糜變成癢。若骨碎及蹉跌者。並皆平正。不成蘆節。其傷破處。便生肌肉。多年傷折。每遇陰晦。發作疼痛者。亦可服。不拘時候。

又方

(出永類鈐方)用水蛭茴香各一兩。先以茴香三錢。同水蛭炒。去茴香。又以茴香七錢微炒。共爲末。用水煎蘇木加酒。和調烏藥順氣散。一貼作三服。又法砂、水蛭、竹膜、絲頭四味。將砂炒蛭。去砂用蛭爲末。竹絲燒灰。和酒調服

治從高墜下。瘀血脹心。面青氣短欲死者。

用飛駁鳥(味甘寒)翅羽七枚燒末。酒服之。得右翅者最良。(飛駁者即雄鵲也燒毛作屑。內水中沉者是雌也。其翼左覆右者是雄)

又方

用韶粉(味辛寒)一錢匕。和水服之。即瘥。

治從高墜下。頭破腦出血中風口噤

黑豆(味甘平)一升炒去腥。勿使太熟。杵末蒸之。令氣遍甑下盆中。以酒一升淋之。溫服一升。復取汁膏敷瘡上。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