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虛渴

(附論)產後虛渴者。血虛亡津液故也。血爲陰。陰虛陽勝陽勝則生熱。虛熱燻蒸津液內涸或水煩渴者。本起於腎虛。而或飲之所發也。膀胱津液之腑。宣行陽氣。上蒸於肺。化水液滋而不將養之宜

地黃當歸湯治產後血虛。煩渴。飲食不進。

乾地黃(焙)赤石脂(各二兩)當歸(切焙)木佔斯黃連(去須)地榆白茯苓(去黑葛(銼)至八分去滓

乾地黃湯治產後下血過多。虛煩熱渴。

乾地黃(焙三分)芍藥芎(各一兩)桔梗(炒三分)丹蔘(一兩)當歸(切微炒三分)兩)葛根(銼碎三分)滓。溫服。不拘時。

石斛丸產後虛渴。或脫血過多。臟腑虛竭。骨節煩熱。倦怠。

石斛(去根)牛膝(去苗酒浸切焙)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鹿茸(酥炙去炒銼)生乾地黃

黑神丹

(出御藥院方)

治婦人產後大發熱。消渴不止。煩燥不休。或汗病

後。

胃脘停水者。黑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天麻去蘆頭)天南星(炮裂)桂(去粗皮)半夏漿水煮焙乾)附子(炮黃色更用童子蓋定餘杵用蜜

竹葉湯

(出千金方

產後虛渴少氣力。

竹葉(三升)生薑半夏(各三兩)大棗(十四枚)小麥五合茯苓人蔘甘草(各一納諸藥。

葛根飲產後虛煩熱渴。

葛根(銼)人蔘(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一兩)甘草(炙半兩)檳榔(一盞。煎

黃湯治產後氣血虛乏。內燥引飲。心下煩悶。

黃(微炙銼三分)白茯苓(去黑皮)當歸(切微炒)桑寄生(微炙各半兩)陳曲(微炒半粗末。每服

回津丸

(出便產須知)

產後虛渴。去血多。津液少。腎氣虛。飲無度。當

通氣。回津補腎則安。

白芍藥(一錢)白朮(二錢)澤瀉茯苓川芎(各一錢)當歸(二錢)五味子(三錢)烏錢。

又方

(出千金方

治產後渴不止。

栝蔞根(四兩)人蔘麥門冬(各三兩)甘草(崔氏不用乾地黃(各二兩)大棗(二十枚)一方。無地黃

蘆根散

(出永類鈐方

療產後大渴不止。

蘆根(切一斤)栝蔞人蔘甘草茯苓(各三兩)大棗(二十枚)麥門冬(生四兩)上以

竹葉湯產後虛渴

竹葉(一兩切)甘草(炙)人蔘(各半兩)小麥(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半夏薑汁滓。溫服。不

延胡散

(出濟生拔粹方)

產後血渴不止。

延胡索鬱金幹葛桂心青皮枳殼(制等分)上等分。並以好醋浸一宿。焙乾。杵爲

麥門冬人蔘湯產後虛渴引飲。

麥門冬去心焙)人蔘甘草(炙)栝蔞根生乾地黃(焙)王瓜根(各一兩)上粗搗篩。

熟地黃散

(出危氏方一名地黃湯

產後虛渴不止。少力腳弱眼昏頭眩

食無味。

乾地黃(一兩)人蔘(三兩)麥門冬(二兩)栝蔞根(四兩)甘草(半兩)上銼散。每服

菖蒲散治產後津液減耗。虛渴引飲。

石菖蒲栝蔞根(各一兩)黃連(去須半兩)上爲散。每服二錢匕。新汲水調下。日三。姜米湯治產後虛乏。津液衰耗。燥渴不止。乾薑(炮一兩)陳粟米(炒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

又方治產後血渴甚者。

紅花子人蔘幹葛上等分爲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淡竹葉一把。同煎至一盞去滓。

地黃散治產後血虛。煩熱引飲不止。

乾地黃(焙一兩)熟乾地黃(焙四兩)上爲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溫粥飲調亦得。

黃芩散產後血渴飲水不止。

黃芩麥門冬等分。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婦人產後口乾舌縮。渴不止。

雞子一個打。煎水一盞衝之。揉蓋少時服。

治產後渴。

用蜜不拘多少。煉過。熟水溫調服即止。

產婦渴疾神效。

用縮砂皮不拘多少。煎湯百沸。候溫通口飲之。不過一盞。渴疾自止。

產後血渴不止。

蒲黃羅細。每服二錢。溫米飲下。不渴住服。

產後血渴疾。

用生蓮子心爲末。以米飲調下三錢。服之立愈。

見丸治產後口乾痞悶。此證蓋因產後榮衛大虛。血氣未定。食麪太早。胃不能

消化。面

胸膈壅滯。以

外傷燥熱。飲食

烏梅煎。若外傷燥熱薑黃三棱蓽澄茄陳皮良姜人蔘莪術(各等分)上爲細末。用蘿蔔湯煮爛。研將曰。

四物湯

當歸人蔘芍藥川芎等分烏梅煎。如別傷燥熱。當察所因調之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