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豆科植物榼藤的莖藤·《中醫大辭典》·過山楓
過山楓爲中藥名,出自《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爲《南方草木狀》記載的榼藤之別名[1]。
2.1 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 (L.) Merr.的莖藤[2]。分佈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2]。
2.3 性味
微苦、澀,平,有毒[2]。
2.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除溼,活血通絡[2]。主治風溼性關節炎,腰痛,跌打損傷[2]。
2.5 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2.6 使用注意
過量可致中毒[2]。服用本品,必須煮熟或炒熟後使用,過量會出現頭暈,嘔吐,血壓下降,呼吸緩減,甚至死亡[2]。
2.7 化學成分
3 衛矛科植物過山楓的根·《中華本草》·過山楓
3.1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3.2 拼音名
Guò Shān Fēnɡ
3.3 英文名
Aculeate Staff-tree
3.4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aculeatus Merr.
3.5 原形態
過山楓 灌木。當年小枝有時被棕白色疏短毛;冬芽圓錐形,長2-3mm,基部芽鱗宿存,有時短刺狀。單葉互生;葉柄長10-18mm;葉片長方形或近橢圓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上部具淺鋸齒,下部近全緣,聚傘花序腋生或側生,通常具3花,花序梗短,長2-5mm;花梗長2-3mm,均被棕色短毛,關節在上部;花單性,雄花萼片卵狀三角形,長達2.5mm,先端圓鈍;花瓣長方倒披針形,長約4mm,寬約1.5mm,花盤肉質,較平坦,全緣;雄蕊與花瓣近等長,花絲具乳突;退化雌蕊長1.5-2mm;雌花退化,雄蕊長約1.5mm,雌蕊子房球形。蒴果近球形,徑7-8mm,萼宿存,果期明顯增大。種子新月形至半環形,密佈疣點。花期3-4月,果期8-9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1000m的山坡路旁疏林中或灌叢下。
3.7 化學成份
3.8 性味
苦;辛;涼
3.9 歸經
肝;膽;腎經
3.10 功能主治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5g。
3.12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3.13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腎炎、膽囊炎、高血壓病。
3.14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