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上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uǒ shàng yè

2 全國中草藥彙編》:果上葉

2.1 拼音名

Guǒ Shànɡ Yè

2.2 別名

密花石豆蘭、石串蓮羊奶果

2.3 來源

蘭科石豆蘭屬植物極石豆蘭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Swartz) Lind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2.4 性味

甘、淡,平。

2.5 功能主治

潤肺化痰舒筋活絡,消炎。用於肺結核咯血,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風溼筋骨疼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挫傷,刀傷。

2.6 用法用量

2~5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果上葉

3.1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3.2 拼音名

Guǒ Shànɡ Yè

3.3 英文名

Herb of Denseflower Bulbophyllum

3.4 別名

果上葉石串蓮、極香石豆蘭、羊奶果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蘭科植物密花石豆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J.E.Smith)Lindl.[Stelis odoratissimum J.E.Smith]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洗淨,鮮用或蒸後曬乾

3.6 形態

密花石豆蘭,附生植物。根莖纖細,粗約2mm。假鱗莖圓柱形,長2.5-4cm,粗3-6(-9)mm,彼此相距4-7cm,基部生多數鬚根。頂生1葉近無柄;葉片革質,厚而脆,狹長圓形,長4-11cm,寬8-18mm,先端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中脈明顯。花葶1-2,生於假鱗莖基部,直立,通常高出葉,被有3-4枚鞘。總狀花序頂生,密集10朵花以上呈傘狀球形;花小,黃色,極芳香;花苞片卵狀披針形,比花梗(連子房)長;萼片披針形,向先端漸尖,中上部邊緣上卷呈圓筒狀,中萼片長6-8mm,側萼片比中萼片長;花瓣卵圓形,長約1.2mm,先端鈍,脣瓣肉質,近舌狀,比花瓣長,中央略凹陷,邊緣具細齒;合蕊柱齒牙齒狀,蕊柱腳短,其離生部分不明顯。蒴果卵形,長約1cm。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山林樹上或山溝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3.8 化學成份

石豆蘭菲醌(bulbophyllanthrone),白楊素(chrysin),短葉松黃烷酮(pinobanksin)。

3.9 性味

甘;淡;涼

3.10 歸經

肺;肝;腎經

3.11 功能主治

潤肺化痰通絡止痛。主肺結核咯血;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疝氣疼痛月經不調風溼痹痛;跌打損傷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

3.13 各家論述

1.《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溼,活絡,行氣,止痛。

2.《雲南中草藥選》:接骨消炎,潤肺化痰。治骨折肺結核咯血,慢性氣管炎肺炎恢復期,慢性咽炎月經不調

3.《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3.14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果上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果上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