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紅海蔥是一種古老殺鼠劑,又名海蔥。分子式爲C32H44O12,分子量620.7,CAS登記號507-60-8,本品爲長柱形黃褐色結晶,熔點168℃~170℃。微溶於水、丙酮、氯仿,易溶於低級醇。
目前有兩個品種,即紅海蔥和白海蔥,其有效成分是一種類似洋地黃的海蔥素,含多種強心甙,抑制心臟跳動。中毒的動物死於心臟停搏。紅海蔥急性經口LD50雄大鼠爲0.7mg/kg,雌大鼠爲0.43mg/kg。[1]
2 紅海蔥中毒
紅海蔥目前有兩個品種,即紅海蔥和白海蔥,其有效成分是一種類似洋地黃的海蔥素,含多種強心甙,抑制心臟跳動。中毒的動物死於心臟停搏。紅海蔥急性經口LD50雄大鼠爲0.7mg/kg,雌大鼠爲0.43mg/kg。
2.1 臨牀表現
1.有食入紅海蔥史。
2.本品在腸道中吸收較慢,故潛伏期較長,約4~7h。但口服後可立即發生嘔吐。
4.中毒患者有類似洋地黃中毒的表現,如胃腸道反應、心律失常、神經系統症狀等。[2]
2.2 治療
1.誤服者用溫水、濃茶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隨後用鞣酸蛋白3~5g沉澱海蔥素,導瀉。
2.依地酸二鈉,6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靜脈滴注,以降低血鈣濃度,減輕毒性反應。
3.心電監護,對迷走神經性的竇性心動過緩者,可使用阿托品1~2mg,皮下注射。如發生心律不齊,伴有嚴重房室傳導阻滯者,不用鉀鹽,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