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鰻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ǎi mán

2 註解

3 概述

鰻魚統稱爲鰻鱺,分爲河鰻海鰻,其體長,似圓筒形,後端側扁。頭尖長,嘴、眼較大,上下額前端有銳利的大型犬牙,故名牙魚等。背鰭尾鰭相連,背暗灰色,腹灰白色。其肉質細膩、鮮嫩。屬脊椎動物門,魚綱,鰻鱺目,鰻鱺科動物。鰻魚體細長,可達60CM,前部呈圓筒狀,後部側扁。鰻魚分佈於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及海南島,產卵於海,生長於江河,屬江河入海洄游魚類。現已有人工養殖,生長速度快,有“水中人參”之譽。

海鰻鰻鱺目的1科,約有8屬14種,通稱海鰻。體長一般約0.5~1.5米,大的可達2米。體細長,軀幹部近圓筒狀,尾部較側扁,無鱗。口大;舌窄小,附於口底。上下頜延長,具強尖銳齒。犁骨部中間具1行大形犬齒,有些種類呈三角形。後鼻孔不具緣瓣。鰓孔寬大。背、臀、尾鰭相連、胸鰭發達。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

爲暖水性的底層魚類,一般喜棲息於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區,有季節性洄游。主要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等爲食。性兇猛,貪食。晴天,風平浪靜,海水透明度大時,多棲居於泥質洞穴內而減少取食活動。每當風浪大,水質混濁時,多四處覓食,尤以日落黃昏至凌晨時更加活躍,遊動迅速。食物以蝦、蟹、小魚、章魚爲主。產卵期一般在3~7月,懷卵量約18~120萬粒,產卵場多在泥或泥沙處。

中國有2屬5種:海鰻屬的海鰻和山口海鰻的下頜無橫臥牙,海鰻側線孔140~153個,在中國各海區均有分佈;山口海鰻側線孔128~134個,僅分佈於南海和東海。鶴海鰻和原鶴海鰻的下頜具向外橫臥牙,鶴海鰻頭長約爲胸鰭長4.1倍,僅分佈於南海;而原鶴海鰻頭長約爲胸鰭長3.2倍,分佈於南海和東海。細頜鰻屬的細頜鰻體側扁,尾部短於頭與軀幹部的合長,犁骨牙細小,前鼻孔不呈短管狀,分佈於南海和東海。海鰻科魚類中,以海鰻、山口海鰻數量多、產量大,是重要的食用經濟魚類。肉質細嫩,含脂肪量高;鰾可作魚肚,爲名貴食品。除鮮銷外,還可製成各種罐頭或加工成鰻魚鯗,是國內外市場的暢銷食品。

4 海鰻的別名

勾魚、鯽勾、門鱔、海鱔、麻魚、牙魚、狼牙魚、蟒魚

5 全國中草藥彙編》:海鰻

5.1 拼音名

Hǎi Mán

5.2 別名

海鰻鱺、鰻魚

5.3 來源

鰻鱺海鰻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 (Ferskal),以全魚入藥。

5.4 生境分佈

南海、東海、渤海。

5.5 化學成份

海鰻魚鰾中含蛋白質脂肪膠體物質;膽汁中含膽酸、甘膽酸和牛磺膽酸

5.6 性味

甘、平。

5.7 功能主治

主治食慾不振:海鰻1條,浸酒內,待其醉死,同酒燉食。外用治皮膚惡瘡,癬疥。

5.8 備註

腦、卵巢脊髓中含卵磷脂、腦磷脂神經磷脂膽固醇,是提取卵磷脂和腦磷脂的原料。(供臨牀應用)

5.9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6 《中華本草》:海鰻

6.1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1.《日華子本草》:海蟹,生東海。類鰻鱺而大,功用相同。

2.《綱目》:按李九華雲,狗魚暖而不補,即此。

3.《隨息居飲食譜》:鰻鱺產海中者,形大性同,多醃爲臘,瘡痔家宜食之,餘病並忌。

6.2 拼音名

Hǎi Mán

6.3 英文名

Pike eel

6.4 別名

鰻、海鰻鱺、慈鰻鱺狗魚、勾魚、即釵、狼牙鱔、尖嘴鰻、烏皮鰻、九鱔、門鱔、海鱔、麻魚、港漫、狼牙、黃鰻、赤鰻、鰻魚

6.5 來源

藥材基源:爲海鰻科動物海鰻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 (Forskal)

採收和儲藏:海鰻肉每500g含蛋白蛋60.2g,脂肪9.5g,碳水化合物0.4g,並含鐵、鈣、磷。鰾含蛋白質脂肪膠體物。腦、卵巢含腦磷脂(cephaqlin),神經磷脂(neurophoshatide),膽甾醇(cholesterol)。膽汁膽酸(cholic acid),甘膽酸(glycocholic acid)及牛磺酸(taurine)。皮粘液含蛋白毒素(proteinaceous toxin)。全魚還含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6.6 形態

海鰻,體長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50cm以上,大者長100cm以上重達10-20kg以上。頭尖長。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鉤狀。眼大,近圓形,眼間隔微隆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短管狀;後鼻孔圓形,口大,上頜突出,略長於下頜,兩頜牙強大而銳利,均爲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頜有8-16個;下頜爲6-7個,下頜外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後各有1小尖牙。鰓孔寬大。肛部位於體中部偏前。體光滑無鱗。側線孔明顯。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鰭無腹鰭。背、臀在後方和尾鰭連接。體背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側乳白色。背、臀、尾鰭邊緣均黑色,胸鰭灰色。

6.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棲息於底質爲江澤沙泥或岩礁的海區,一般水深50-80m。食性貪,常以蝦、蟹、魚類及頭足類爲食。產卵期在4-7月;南海於6-7月,懷卵量100萬萬粒,卵球形,徑1.6-1.7mm。仔稚魚發育過程中能變態。有季節性迴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鰻於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

資源分佈:我國沿海均有分佈

6.8 性味

味甘;性溫

6.9 歸經

肺;肝;腎經

6.10 功能主治

虛損;潤肺;祛風通絡;解毒。主病後、產後體虛;遺精貧血神經衰弱氣管炎面神經麻痹;骨節疼痛急性結膜炎;瘡癤;痔瘻

6.11 用法用量

內服:燉食,適量。外用:適量,鮮血塗,或將鮮血滴於吸水紙上,陰乾,貼敷。

6.12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皮膚惡瘡,疥,疳NI,痔瘻

2.《綱目》:主治同鰻鱺

6.13 摘錄

《中華本草

7 海鰻使用提示

每次約50克

8 海鰻營養價值

1. 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溼、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

2. 鰻鱺體內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保健食品

3. 鰻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

4. 鰻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夜盲人的優良食品。

9 海鰻的選購

1. 如果將鰻魚以串烤的方式食用時,會有膽固醇含量過多的顧慮,因此可先蒸過,去除脂肪之後再食用;由於鰻魚的油脂較多,因此可先經過煎烤之後,與生蔬菜一併做成沙拉,食用起來不但爽口,且可攝取到鰻魚本身所不含的維生素C,所使用的蔬菜包括維生素含量豐富的萵筍蘿蔔及剛出土的蘿蔔芽等,加入少許的辛味及苦味來搭配頗爲良好,如果再加上切碎的蘑菇,即可補充纖維

2. 鰻鱺肝臟稱爲鰻肝,每100克鰻肝中含有維生素A1500~3000國際單位,是夜盲人的優良食物。

3. 一般人均認爲食用鰻魚即可增強體力;因此人們便認爲鰻魚是夏季的食物,其實普通都是在冬天才可品嚐到鰻魚的滋味;因爲鰻魚在冬天時,脂肪含量較少,也較便於食用,並可補充冬天所缺乏的維生素A,因此是冬天最好的食品。

4.鱔魚雖好,也不宜食之過量,否則不僅不易消化,而且還可能引發舊症。

10 海鰻適合的人羣

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

1. 適合於年老、體弱者及年輕夫婦食用;適用於久病羸弱、五臟虛損貧血、夜盲人、肺結核、婦女崩潰帶下、小兒疳積、小兒蛔蟲以及痔瘡脫肛病人食用;

2. 患有慢性疾患和水產品過敏史的人、病後脾腎虛弱、痰多泄瀉者忌服。

11 海鰻食療功效

鰻鱺味甘、性平,入肝、腎、脾經

具有補虛、養血、祛溼、抗癆等功效;

適用於久病羸弱、五臟虛損貧血肺結核、婦女崩潰帶下、小兒疳積、小兒蛔蟲以及痔瘡脫肛病人食用。

12 海鰻相剋的食物

鰻魚忌與醋、白果同食。

13 海鰻的食用建議

1. 鰻鱺肉肥味美,煎炸、紅燒、炒、蒸、燉、熬湯,無所不可;如黃燜河鰻、夾燒鰻魚等。

2. 曬乾後的鰻肉稱爲鰻鯗,食用時可用水發之,切絲入湯,味道也很好;鰻鯗以產於浙江沿海的產品質量最佳;若不用水發,加紹酒、蔥結、薑片,上籠隔水蒸15分鐘後去皮骨,味道更美;

3. 鰻魚的油脂含量頗多,若以味道濃厚的調味汁做成烤鰻魚的鰻魚飯食用時,往往會造成脂肪的攝取分量過多,如果關心健康,應蒸的方式來消除脂肪,較爲合理;

4. 喫鱔魚最好現殺現烹,死鱔不宜食用。

5. 收拾鰻魚的竅門:用左手中指關節用力勾住鰻魚,然後右手拿刀先在鰻魚的喉部和肛門處各割一刀,再用方竹筷插入喉部刀口內,用力卷出內臟;用手挖出魚鰓,將河鰻放入大盆內,倒入沸水浸泡,待黏液凝固,即用幹揩布或小刀將鰻魚的銀鱗除淨,最後用清水反覆沖洗幾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