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鱔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ǎi shàn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3 拼音名

Hǎi Shàn

4 英文名

ripple Moray

5 別名

黃鱔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海鱔科動物波紋裸胸鱔、網紋裸胸鱔等的血、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Gymnothorax undulatus(Lacepede)2.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邱,殺死取血,或將全體焙乾或煅炭備用。

7 形態

1.波紋裸胸鱔,體扁長,體長可達150cm。頭中大,側扁。吻短鈍,眼小,橢圓形。口大,平裂,兩頜均窄長,上頜牙1行,12-250個,呈鋸齒狀排列,前數牙呈大型錐狀稍鍘扁。下頜牙18-30個,扁尖。頜間骨牙1行,爲較大犬牙,中間有可倒性牙36個。犁骨牙1行,細小。鰓孔小,裂縫狀。體無鱗,皮膚光滑,完全裸露。側線孔不明顯。背鰭起點在鰓孔的前上方,後端與尾鰭相連尾鰭又與臀鰭相連。無胸鰭。體、鰭均赤褐色或暗褐色。具淡黃或黃白色網狀、波狀及橫列狀紋。殿鰭具黃色狹邊。吻黑色。口角具1小黑點。

2.網紋裸胸鱔,體細長,側扁。一般體長25-43cm。吻短。眼小而圓。口大,兩頜等長或上頜稍突出,兩頜與犁骨的牙均爲1行,牙扁尖。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相互連接,無胸鰭,被有較厚皮膜。體白色,由頭部至尾端具綠褐色橫帶18-22條。頭部、體背側及橫帶之間均散佈有不規則的綠褐色斑點。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爲暖水肉食性大型魚類,生活於珊瑚礁淺海區中。

2.爲暖水性中小型魚類,棲息於淺海近岸岩礁間。

資源分佈:1.我國分佈於東海、南海。

2.我國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

9 性味

味辛;甘;性溫;有毒

11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

12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應用同斑點裸胸鱔。

13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