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耗散結構指開放系統在遠離熱力學平衡的條件下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而形成的有序穩定結構。是耗散結構理論的核心概念。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於1969年在《結構、耗散和生命》一文中創用。耗散結構的發現和研究是非平衡態熱力學的重大貢獻,這種結構不同於系統在熱力學平衡條件下形成的平衡結構,它需要與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通過耗散這些物質和能量從環境喫進負熵,以抵銷系統不可逆的熵增加,使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穩定結構。這種結構的形成有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系統是開放的,保持遠離熱力學平衡的狀態,系統內存在着非線性相互作用。這種結構是系統自組織的表現或產物,它在宏觀上是穩定的,但不同於平衡結構的穩定,平衡結構的穩定是無序的,而耗散結構的穩定是有序的,是在一定有序度上的穩定。耗散結構的有序不僅是空間上的,而且是時間上的、功能上的,是空間、時間、功能的有序穩態。貝納德花紋、激光是較簡單和典型的耗散結構,生命、人體是更復雜和更典型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的發現和研究,對於揭示“人不是機器”,加深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開闢了一條重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