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結構

物理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ào sàn jié gòu

2 英文參考

Dissipative stucture

3 註解

耗散結構開放系統在遠離熱力學平衡的條件下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而形成的有序穩定結構。是耗散結構理論的核心概念。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於1969年在《結構、耗散和生命》一文中創用。耗散結構的發現和研究是非平衡態熱力學的重大貢獻,這種結構不同於系統熱力學平衡條件下形成的平衡結構,它需要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通過耗散這些物質和能量環境喫進負熵,以抵銷系統不可逆的熵增加,使系統無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穩定結構。這種結構的形成有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系統是開放的,保持遠離熱力學平衡的狀態,系統內存在着非線性相互作用。這種結構系統組織的表現或產物,它在宏觀上是穩定的,但不同於平衡結構穩定平衡結構穩定無序的,而耗散結構穩定有序的,是在一定有序度上的穩定耗散結構有序不僅是空間上的,而且是時間上的、功能上的,是空間、時間、功能有序穩態。貝納德花紋、激光是較簡單和典型的耗散結構生命人體是更復雜和更典型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的發現和研究,對於揭示“人不是機器”,加深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開闢了一條重要道路。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