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病名
hé gǔ jū
Hegu pustu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合谷疽爲病名[1]。出《證治準繩·瘍醫》卷三。即虎口疔[1]。又名合谷疔、丫刺毒、擘蟹毒、拍蟹毒、病蟹叉、手叉發、合谷毒、虎口疽、虎口百丫、虎口、手丫刺、丫叉毒、虎丫毒、丫毒、丫指等[2]。
由陽明經溼熱凝結,毒聚虎口而發[2]。
初起忽發黃色小泡,或結豆粒樣硬塊,焮赤腫痛,根深堅韌[2]。
內治宜清熱解毒,服五味消毒飲、消疔簡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黃連解毒湯、解毒大青湯;若潰後餘毒未盡,五心煩熱者,宜服人蔘清神湯,若出膿之時氣虛者,宜服內託安神散[3]。
外治用煙油膏(旱菸管油)厚敷疔瘡四周,留頭,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豬膽汁與雄黃、京墨、薑汁混合外敷疔瘡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搗爛用飯和爲餅貼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黃連軟膏,玉露膏等;若成膿則可用五五丹或八將丹撒瘡口,以提膿去腐(面部忌用升丹製劑),腐去則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散以收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