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死骨摘除術

口腔科手術 手術 口腔頜面部感染外科治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é gǔ sǐ gǔ zhāi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sequestrectomy of jaws

3 手術名稱

頜骨死骨摘除術

4 別名

sequestrectomy of jaw bones

5 分類

口腔科/口腔頜面部感染外科治療

6 ICD編碼

76.0101

7 概述

頜骨死骨摘除術用於口腔頜面部感染外科治療。

8 適應

頜骨死骨摘除術適用於黏膜腫脹明顯,有波動感者。

9 禁忌症

全身衰竭的病人應先糾正全身情況後或糾正全身情況的同時切開引流。

10 術前準備

1.急性頜骨骨髓炎轉入慢性期,一般自發病以後2~3周左右。X線檢查,確定有死骨形成(圖10.2.16-1~10.2.16-3)。

2.作各項常規術前檢查

3.常規皮膚準備。

11 麻醉體位

1.麻醉  局麻或全身麻醉

2.體位  半坐位仰臥位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侷限性小塊死骨在口內前庭溝作小橫切口;下頜骨的死骨範圍較大時,應作常規頜下切口(圖10.2.16-4)。

12.2 2.顯露死骨

小塊死骨在切開黏骨膜以後,翻開黏骨膜瓣,就可以顯露死骨。下頜骨大塊死骨的顯露是按頜下常規切口進路顯露死骨。

12.3 3.死骨的搔刮

顯露死骨以後,沿死骨邊緣鬆解死骨。如不能整塊取出可分塊取之。取出死骨以後,還應徹底搔刮邊緣的肉芽組織,及其周圍小死骨塊。最後骨腔充填碘仿紗布引流條(圖10.2.16-5)。

12.4 4.縫合

口腔內應作嚴密縫合,口外傷口作簡單縫合,在引流條兩側單層縫合幾針即可。如作單純口內切口,傷口不縫合,同時也放置引流條。

需大塊摘除死骨時,則應作頜外大切口暴露死骨後整塊截除(圖10.2.16-6)。

13 中注意要點

1.切開的部位應選擇在有利於膿液引流的部位,或在膿腔的低位。同時要考慮到面容,儘量在口內或比較隱蔽的部位,如頜下部、髮際內及耳屏前部等。

2.切口不能太小,用血管鉗通入膿腔後,在術中就應使膿液充分排出,置入的引流條要能確實起到引流的作用,避免因術中止血而作過緊的填塞,堵塞排膿的通道。

3.要避開重要的神經行徑,防止損傷。如作頜下切口時,由於組織腫脹,下頜骨下緣不易捫出,應防止判斷錯誤而使切口偏上而損傷面神經下頜緣支;切忌在面側部作縱形深切口而切斷面神經分支;在口內口底後部作切口時要防止損傷舌神經。

4.防止損傷較大的血管  在作頜下切口時,要層次清楚,勿盲目切斷頜外動脈及面前靜脈

14 術後處理

頜骨死骨摘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應繼續應用抗生素

2.按時換藥,放置的引流條由深而淺,使傷口深部先生長健康肉芽組織

3.預防病理性骨折  有效的方法是制動。

4.防止過早封閉口外傷口。

5.必要時再次搔刮。

15 併發症

15.1 1.面癱

主要原因是對面神經及其分支的解剖關係不熟悉,切口部位選擇不當,或手術操作粗暴造成面神經損傷面神經未離斷的損傷,日後有望恢復;面神經已切斷者,需待炎症消退後作神經吻合術。

15.2 2.出血

主要原因是對面頸部的血管行徑不熟悉,切口選擇不當,盲目操作,動作粗暴所致。較大血管出血,需找出斷端,妥善結紮止血。廣泛滲血或靜脈出血可作短期填塞或包紮。

15.3 3.感染擴散或引起周身性併發症

主要原因是切開引流的適應證選擇不當,如上脣癰時切忌作廣泛的切開引流;或切開過程中操作粗暴,用力擠壓炎性組織,引流條填塞過緊使膿液瀦留。預防辦法是切開時操作要輕巧,儘量減少創傷和對周圍組織的擠壓,建立通暢的引流,加強抗生素的周身應用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